文:/苔米
疫情一天天变化,让人烦闷,不如静下心来读书。读什么呢?读读疫情周边吧。加缪的《鼠疫》和池莉的《霍乱之乱》手边都没有。在书橱里翻找半天,拿出这本《霍乱时期的爱情》。我心里想,等读完,或许疫情就结束了吧。
这对我来说很难。去年秋天参加过一个读书会,和一位姐姐闲聊,她最爱的作家就是马尔克斯。当时我脑海里浮现出《百年孤独》,没有接话。伟大的《百年孤独》我打开过无数回,又合上无数回。马尔克斯的全名是Gabriel José de la Concordia García Márquez,我想说,天哪!哥伦比亚的人名太让人困扰,有个人的妻子叫阿敏塔•德昌普斯,两页以后,她改名叫阿敏塔•德奥利维利亚,因为冠了夫姓。我花了好大力气记住一个叫胡维纳尔•乌尔比诺的医生,他居然在第47页就挂了。一本400页的长篇巨制,不分章节,一口气从头写到尾,我很崩溃。
马尔克斯写这本书时58岁,这是他自认为写得最用心的小说,只有到了这个年龄才写得出,写得透彻。他称之为“一个老式的幸福的爱情故事”。并在扉页上写着,自然,此书献给梅塞德斯。梅赛德斯是他的夫人。事实上这本书集许多人的爱情于大成,写尽了爱情的样本。(我决定狠狠剧透,不喜勿喷)
初看起来这是个老套的爱情故事。弗洛伦蒂诺与费尔明娜一见钟情,他们互通情书,情深意浓。费尔明娜的父亲为了拆散他们,决定带着女儿出门远行,他不过是个发了横财的生意人,决意要让女儿嫁入名门,怎能因为一个穷小子耽误女儿终身。三年后,当他们再次回到这座小镇,恰逢霍乱蔓延,前来为费尔明娜诊治的医生乌尔比诺与她相识并结婚,父亲得偿所愿,王子解救了公主。自此,弗洛伦蒂诺独自一人开启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等待与思念。
这样的剧情设定,乍一看是讴歌伟大的、忠贞不渝的、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爱情。纽约时报称:这部光芒闪耀、令人心碎的小说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情故事之一。
且慢,这仅仅是个开始。在告别费尔明娜的半个多世纪里,她始终都是弗洛伦蒂诺心头的朱砂痣,他爱她,从青春到年暮。为了她,他保持单身,一直生活在她所在的城市里,时刻关注她的一切动向,无数次幻想着他们之间的若干可能。
在失去费尔明娜的51年里,他先后历经了622位女性。这些女人们的年龄跨度从14岁到70多岁,她们中有不谙世事的少女,有妖娆妩媚的寡妇,有能干利落的同事,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对他来说,年龄不是问题,身份不是问题,状态不是问题,她们都是费尔明娜的替代品,都是爱情的化身。
在他的苦苦等待中,乌尔比诺终于去世了,死于一次意外的滑倒,马尔克斯的笔触细腻沉静,剧情设定却有如一个黑色幽默,像是开了个大大的玩笑。在幸福降临的瞬间弗洛伦蒂诺一无所知,与他负责监护的小小洛丽塔流连于床笫之间。他被丧钟敲得心烦意乱,万万没想到那就是他苦等了半个世纪的丧钟。
他毫不犹豫地抛弃了一切,投奔真爱,那个痴情的萝莉在发现真相以后,选择了自尽。而他呢,连愧疚也只是在梦中,幸福感冲淡了一切。他终于与费尔明娜同船共度,当挂起了霍乱黄旗的船长问他,到底要走到什么时候,他说:“一生一世。”
到底什么才是爱情?幸福的爱情,贫穷的爱情,高尚的爱情,庸俗的爱情,粗暴的爱情,柏拉图式的爱情,放荡的爱情,羞怯的爱情……甚至“连霍乱本身也是一种爱情病”。
弗洛伦蒂诺的父亲在他出生前很久便写下一句格言:死亡让我感到的唯一痛苦,便是不能为爱而死。那么,有人为爱而死吗?
她爱他吗?
费尔明娜爱弗洛伦蒂诺吗?或许,在某些瞬间。最初的最初,弗洛伦蒂诺对她来说只是一个每天必然出现的幻象。“他在那儿!”眼睛便跟了过去,然后是心。好奇心在她心中蔓延,变成了渴望。他寡言少语、茶饭不思、辗转反侧、夜夜难眠,他们甚至没有面对面说过几句话。她爱上的不过是自己的幻想。梦是会醒的,就像有个开关,一旦打开,光环褪去。她甚至想不通自己为什么会爱上他。
她反问自己,怎么会如此残酷地让那样一个幻影在自己的心间占据了那么长时间。他是她想象出来的,她对他说“忘了吧”。
她爱他吗?
费尔明娜爱乌尔比诺吗?或许,在另一些瞬间。她选择了安全感,这样的选择完全是下意识的,并且从未后悔过。她选择了舒适安稳的生活,选择了随心所欲的购物,选择了说走就走的旅行。在选择的当下她并没有意识到这些,只是顺从了一个女人的本能。故事总是事与愿违,生活总是一地鸡毛。她是幸福的,也是烦恼的。幸福总是与烦恼接踵而来。他们是密不可分的整体,他们是互相依赖的整体。她因为他的出轨离家出走,他因为没有香皂可用而赌咒生气。他对她说:“婚姻中重要的不是爱情,而是稳定。”但在死前,他却对她说:“只有上帝知道我是多么爱你。”
他爱她们吗?
没有了费尔明娜的弗洛伦蒂诺伤心欲绝,世界全都变了模样。那时候,“他还太年轻,尚不知道回忆总是会抹去坏的,夸大好的,而也正是由于这种玄妙,我们才得以承担过去的重负。”
他对心中的费尔明娜说,我爱你,所以我愿意等,等你们分手,等你们离婚,等你的另一半死亡。在等待的同时,他一点儿也没闲着。
真正的爱情需要什么?需要两个人在一起是轻松快乐的,没有压力。多年流连花丛之中,他早已明白了一件事,可以同时爱上几个人,并带着同样的痛苦爱着她们所有人,不背叛其中任何一个。他自然而然地将爱与性分而置之。年迈以后,他给她写信,希望她能明白,爱情是一种美好的状态,而非达到任何目的的途径,爱情自有其本身的起点和终点。在他看来,人心的房间比旅馆里的客房还多。
爱情才是恒久动力。它究竟是什么?谁也说不清。有个朋友说过,40岁以后,给个杠杆谁都能著书写篇主义。用在这里,我想关于爱情,谁都有切身体会。马尔克斯开出了十全膏方,让你自己去对照。
爱情是被吹皱的一池春水,看起来波澜不惊,实际上波澜壮阔。它具有霍乱的一切特征,不分肤色,不分血统,就如同突然开始一样,它也会突然停止。在这本书里,霍乱是爱情的背景,霍乱也是爱情本身。
一本《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完,疫情尚未结束,祈祷它尽快结束。
本文为原创作品,如需转载请联系公众号:也学牡丹,或13701403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