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和朋友吃饭,谈及自己下班之后,会学习充电,“我希望为中年的自己做好准备。”
我中年的朋友立刻大叫:“你才多少岁!为什么要这么快为中年做打算?”
我开始掰着手指数:我希望自己中年的时候有更多发展空间,不会被社会淘汰,希望有更多的收入,支持以后的家庭生活,我希望更大地创造自我价值.......
另一个朋友说:“什么年龄做什么事,你这么焦虑干嘛?”
我焦虑?我怎么可能焦虑?
当时我心想,我一个天天泡在心理知识与课堂的人,怎么可能焦虑?我自我调整得挺好的呀。
后来,我转头一想:哎呀,他们说得真对!
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哪!
我们以为抓住了知识,就抓住了未来。
其实用知识,来掩藏对未来的恐惧。
我学得累,为了应对焦虑而强迫自己坚持学习,一不学习,内心就有强烈的自责,觉得自己这一天白过了!生命白过了!
有很多的人,会给我们算,这一生,我们还剩多少天,别人是怎样励志翻转人生,说是励志与自律,但也是一种焦虑暗示,如果我们不能读出来,就会为我们的焦虑买单,所以我认为,在充电学习之前,先问问自己,我是否能够享受其中,这是否是我真正需要的?
因此,我们在享受知识带来的乐趣,有清晰的目标追求是好的,但是知识如果变得了一个目标,那也就是失去了她的乐趣。
至于收获,还是老祖宗说得好: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耕耘了,就有收获,只是无法控制大小、品质,但是不耕耘,肯定没有收获。
我记得有人这样评价袁隆平先生的:他一生都在为提高水稻产量而工作,从来没有见过,一个人把一件事做成了一辈子,到老了还在执着坚守。把一件事做到极致,这是成功公开的秘密,然而成功的人,从来都是寥寥无几。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道理懂那么多,其实还是要在生活多些自我觉知和反省。
商家都有他们的利益需求,只有我们自己才能知道,哪些是我们真正需要的。
每日书NO1 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