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幅,画面中央首先出现一座桥,看到这个时候,我第一时间想到两句诗:第一句和彭敏一样,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还有一句,不是很确切,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第一句有点问题,画面里面并没有明月,不很准确。第二句可以扣住桥和渔船,但恐怕不太符合构图,毕竟桥是画面主体,明明白白,已经不能算隐隐、或若隐若现。
如果我抢答,我会答出来第一句,这是我的直觉,当然也错了。实际上,这幅画只要抢答几乎肯定会错,毕竟那姑苏城外的寒山寺,是后来画上去的,只是画面中比较次要的元素。大概这就是绘画的特点,由内及外由近及远。枫桥和寒山寺都是很小的景点,两者之间并不靠近,并且小有距离。这么表现没有问题,这是误导了抢答的人。如果一次性看见,两个人应该都能答出来。
第二幅,我觉得外卖小哥有蒙的成分,至少我知道答案之后,也想不出来诗题和画题又多么接近。我觉得这幅画表现得不那么充分,甚至有一些游离主题。一个人坐在一个貌似亭子的房子里,诗题很多,但都似是而非,比如独坐幽篁里,少了竹林;独自莫凭栏,似乎不是楼台;举杯邀明月,天上没有月亮;睡起莞尔成独笑,似乎看不清那人笑了没笑。……一来二去没有定论,时间就过去了。
小哥说图上有个窗户,并且左西右东,我佩服他目光锐利,我都没发现有窗户。他说左西右东明显是瞎蒙,中国画什么时候有左西右东的方位呢,又不是图纸或高德。按照我不一定对的理解,中国画的早期连透视关系都没有,人物尺寸大小完全不合比例,后来逐渐发展,也只是有了左右远近之分,东西方位很可能是后人强加上去的。你看《步辇图》《虢国夫人游春图》,何为西东?当然,小哥不愧是职业送外卖的,经常登门入室,对左右西东的敏感确实异于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