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作做了有一个月,收获颇多 。接下来从两方面说,一是才能够做好一天的工作,二是如何进行需求分析。
如何做好一天的工作
之前觉得每天的下班时间就是用来休息和享受的,做做饭、逗逗猫,至于工作的事情嘛,上班时间再考虑啦。久而久而发现,自己越来越难以做好一天的工作。这样持续了一段时间。导致最后灰溜溜的离职,实话说对自己的影响非常大。
仔细思考为什么,因为世界是飞快进步的,在你6点下班便不再进步的时候,还有很多比你优秀的人在努力。发现自己的不努力也就是“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后来的工作便从头开始踏踏实实的做,处理很小的需求。但是发现仍旧是存在问题的,貌似仍旧是个传话筒。为了改变现状,晚上下班之后的开始拿起手里的柜子里书。每天看的时候收集到可以用的,记下来,甚至是背下来。对第二天的工作绝对有用。
这样持续了2个星期,发现积累的知识渐渐多了起来。之前不理解的需求可以渐渐的理解了,之前传的话自己也去发挥些见解了。
关于需求分析
新工作接到的第一个需求是改版页面,拿到的时候已经有了设计稿。我便直接将其转化为PRD,研究如何实现设计稿上面的内容。这是上级小姐姐说,出了设计稿也是可以改的,需求是要经过转化的。这个时候问了问自己,有什么看法吗,有哪些需要改进呢,然而并没有。就这样第一个需求迷迷糊糊的推上去了。
同时也发现了需求分析是什么。晚上回家看书,发现苏杰老师这样教我们:
需求分析就是如何从1-3,我们的价值也体现在1-3。这就是告诉我们不要照着做,也就是我刚刚犯下的错误。产品的长远之计就是向深层探索需求,洞察人性,分析价值观,在产品的丰饶竞争中竞争。否则表层需求很快被相似的跟进产品满足,很快会陷入同质化竞争和价格战。

第二天是个人中心的一个列表的优化需求,拿到需求后开始根据Y模型去分析,首先是看原始需求,是要加搜索框,那么用户的场景是什么,如何去满足原使用户的需求,数据是怎样的。提取数据的过程也是很波折的,最终通过访谈知道了用户的使用场景,获得了数据,产出A、B方案。最终的方案确定。其实这是一个很小的功能点,小到曾经的自己觉得早已可以轻松处理,完全是so easy。当最后提交需求的时候,才发觉好像刚刚学会了需求分析。
这个需求做完了之后是另外一个小的需求,是一个页面的分类用户无法找到。那么还是从用户需求开始分析,用户无法找到分类->用户来到这个页面的目的是什么->什么心理的用户会来到这个页面->作为平台这个页面的考核指标是什么->那么转化为功能是什么->产出A、B方案,A方案的优缺点列出,B方案的优缺点列出,通过数据分析、全站思考,选择最终方案,这个方案又完美收官~
通过这两个需求得到了上级的信任和认可,最起码我是在进步的。
接下来接受的需求便是大一些的,最近的是做满减活动,在此之前觉得现在做个这样的活动岂不是非常简单,这可能就是“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对自己来说是个挑战。接下来的日子里,仍旧不断的输出输出,不停的充电~实践,做好每一个需求,迎接新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