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同一个世界,依然春夏秋冬,寒来暑往。人为万物之灵长,生、长、壮、老、已,为什么会有喜、怒、忧、思、悲、恐、惊。
学习心理学,看了这本书,我找到了答案,拨开云雾见光明的兴奋依然在。哈哈
上周,再次拿起这本书,不忍放下,一口气读完了。手不释卷大概就是这样吧,哈哈,遇到好的书就像是遇到一个对的人,话语不断,不枯燥,不乏味,更能增长智慧。
记得当时我发了一个朋友圈,
“这是一本超越时代、跨越国界的书。读书到欣喜若狂,如获至宝。”
本书是1971年的译本,可见这本书卸载更早以前。另外一方面书中的内容,比如揭露的问题,是那样的逼真,贴近现实生活。事实上,如果没有特别提醒,我真的以为合这是写给当代中国人写的---
这本书从“道”和生命的意义开始说起,一共分为十二章
一 生活的意义
二 心灵与肉体
三 自卑感和优越感
四 早期的记忆
五 梦
六家庭的影响
七学校的影响
八青春期
九犯罪及其预防
十职业
今天分享第一、二章节
思想是从生活之中孕育出来的。中国的古文化的“道”和生命意义的追求。
本书翻译者从阿德勒的生平开始说起,提出“意义”这个话题。
第一章 生活的意义
说出生活的三种联系,即环境与人类的关系,这里我理解有三个方面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作为个体的内在环境,所以这里需要遵循三个规律:自然规律、社会规律和人性的规律。
而本书讨论的重点是社会环境下的社会关系和个人的内在环境。
生活的意义来源于最初的四、五个年头。也就是童年的生活情境,最初的记忆和梦境都和童年息息相关,
最后推导出学会合作之道,这里已经可以看出阿德个体心理学的核心理念:价值感和归属感。
第二章 心灵与肉体 (这一章是我非常喜欢)
心灵和肉体,谁支配谁?
心灵与肉体的互动
1、举动永远受制于意义。
2、训练合作更有勇气面对生活。
精神体征和身体类型
身体是精神的一面镜子。
心灵主动地运用其能力以设法克服其困难,则个人可能就会和原先负担比较轻地人一样成功。
爱有方家长课堂--阿德勒核心理念的搜集
1、和善与坚定并行,给孩子无条件的爱。
2、孩子的首要目的是寻求价值感和归属感,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丧失信心的孩子。
3、惩罚带来顺从或叛逆---而不是改变,正面管教是既不娇纵,也不惩罚。
4、孩子感觉好的时候,表现才会好。
5、接受不完美,错误是最好的学习方式(对待错误的方式比错误本身更重要)
6、纠正错误前先做情感链接。
7、关注问题的解决方案。
8、花时间训练孩子,小步前进。
只有感觉好,才能表现好。
每个人有自己的私人逻辑。生活的意义不胜枚举,因人而异。
错误是学习的最好机会。
不管有无器官上的缺陷,儿童的自卑感总是一种普遍存在的事实。
自卑感并不是变态的象征。而是个人在追求优越地位时,一种正常的发展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