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儿清,风儿鸣,树叶儿遮窗棂。蛐蛐儿叫铮铮,好比那琴弦声。
“谁在唱?”
我站在雪中,朝着远方呐喊。耳边却没有山谷的回声,除了呼啸的寒风,便只是这首涤灌内心的童谣。
我试图寻找周围的足迹,却只看到一条锈迹斑驳的铁轨。太虚幻境,还是黄粱一梦?
一个浑厚的嗓音传到:“年轻人,你好啊!”
我左右顾盼着,他就站在纷飞的雪中,带着一个白色的口罩,穿着一件破旧的白大褂,可却看得出其人健硕挺拔。年纪三十出头,风姿绰约,巍峨若玉山之将崩。
“就是在叫你。”
我问道:“你是谁?”恍惚之间,感觉是一位故人,但却又感觉素昧平生。问过称呼,他叫星联。
“伍先生!”我难掩激动“您是伍连德先生!”
他张开双臂,大声的对我说:“欢迎来到,宣统二年的东北,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冬天。”
1912年,中国东北,人类历史第三次大规模黑死病爆发。“这是我的梦?”我问他。
“这,是我的梦。一个灾难之梦,也是希望之梦。”
我手指这无垠的大雪,说道:“我的时代也正处在寒冬,就像是这里,彻骨而寂静。”
听闻,伍连德先生朝我走来,他脱下白大褂,摘下口罩,并递到我的手上。“拿上我发明的这种口罩,年轻人。寒冬已至,你得跑起来,要快。时间不等人,一定要快!”
我不假思索的开始在这雪地里奔跑,听着伍先生的声音渐渐消失。我穿过素裹的山林,冰封的溪流,瞥见奔跑的麝,翱翔的隼。渐渐丢掉了迷茫的面容,和这几年积累的沧桑。仿佛回到了大学时的运动会,那时的我或许更加意气风发,却还有着几分未脱的稚气。
我三步并作两步,朝着更加光亮的方向奔跑着。突然间,那首歌谣也彻底不见,我再次回到了这个属于自己的寒冬。
灾难中孕育希望。
是吗?
我像往常一样睡眼惺忪的爬起。看着窗外,今天似乎没能比太阳起的早。正月过半,果然白天真的长了许多,但这朝阳并没有燃起我的兴致,反而让我更加紧迫和焦躁。我带着几分不耐烦,扔开了扣在脸上的那本《国士无双》。可看到封面上伍连德先生的肖像,我住目了片刻,脑海中竟响起“跑起来”的回声。
一丝倦怠和几日的担忧,让镜子里的自己看上去沧桑得如同侯春的枯木。到了医办室,才发觉甚至忘了刮胡子。
来到科室,换上白大褂,套上防护服。开会,报告,跟在主任身后查房。隔着口罩呼吸着来自重症区里宁静而又危险的空气,一天的工作就此开始。
这时,我下意识打量了一下不远处的65床,心不觉一怔。
床,空了吗?
主任地严厉,让我没敢问出声。但胸中的撕痛已经让我难以跟上同事们的思绪。65床,并不是我主治的患者,却使我倾注了在这个岗位谋生以来最浓烈的情感。
这是一位武汉本地的婆婆,大约一周前入院,确诊为新冠状病毒感染。可是她看上去并不慌张,气度雍容而且面目慈祥,她并不像其他上了岁数的病友一样,多少不修边幅。虽然被隔离,但病情恶化之前,每天都会叠起被子,拿着一把梳子悠然的整理着已经花白的头发,静静等待查房。
那天午休,我走在隔离区外的走廊,看见窗内的婆婆正拖着沉重的身体,在水房里洗着苹果。我穿上刚脱到一半的防护服,来到了病房想要帮忙洗苹果。
这是份外的工作,婆婆也很诧异。接过苹果的那一刻,我隔着手套被冰了一个激灵。
我嗔咎道:“怎么不注意保暖啊?”可没想到她听闻后变得十分低落。
或多或少有些不知所措的我,呆呆的站着,极力的回想刚才的语气是不是重了,又或许是疾病的折磨让她变得敏感了吧。
突然想起,本科第一次实习,一个心梗的老先生预后很差,那天在病房寻死觅活,把“高手云集”的科室戏耍的焦头烂额。有人说要找民警处理时,心内主任阻止了大伙,他说:“一个好的医生,疏导患者情绪也是份内的事。”这句话让我受益匪浅,主任老师用了近乎专业的沟通技术和无与伦比的耐心,说服了老先生不再做傻事,也在接下来一段时间的沟通后,让他释然了很多。
置身于此的我有样学样,安慰起了婆婆的情绪。可她却先开了口。
苹果是她想洗给我的,因为她觉得那天刮完胡子的我长得很像她儿子。
彼时,她让我坐下,听她说说话。
她的儿子,是一位男护,17年前抗击非典时,因感染不幸殉职。婆婆和我还聊了很多,她说:“当年网络还不发达,自从儿子去了一线,就再也没能见面,没多久噩耗传来,如同晴天霹雳。今天看到你,仿佛他17年前奋战在一线的身影。”
说到动情处,我不敢正视婆婆的眼睛,我害怕看见她的泪水。但是婆婆却出人意料平静,或许是十七年的蹉跎早就榨干了这位母亲的泪水吧。
随后,和他讲起自己的身世。
我叫佟世南,父母都是医护工作者。我很爱这个职业,只不过大敌当前,却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勇敢,坚强。
婆婆笑了笑,握住了我的手。此刻,自诩保护着武汉的白衣天使,更像是被奶奶安慰着的小孙儿。看到她的乐观通达,致使我鼻子一酸。
病人在增加,防疫工作也变得严峻。
但我每一天早上都会刮胡子,然后抽空和她说句话。
很快,她病情转危,上呼吸机的前一天对我说,本想让自己的孩子成为像伍连德先生一样伟大的医学家,所以才同意他去了防疫一线,可一去就成了永别。
虽不合时宜,但我还是请教了婆婆,她口中的伍连德,是什么人?
她此刻的眼睛带着一丝兴奋和自豪,看上去伍连德的故事对她而言很亲切。可有气无力的肺炎病人已经不能再讲故事了。但婆婆嘱咐我,一定要看一本名叫《国士无双》的书。
我答应了她,还说过几日要和他分享读书心得。
日子一天天过去,婆婆的身体日渐虚弱,呼吸机氧气管,让她已经不能再和我畅谈。
更令我懊恼的是,武汉这几天的快递,实在不怎么通畅。同城购书《国士无双》迟迟没有发货。
每天上班,看着病榻上的婆婆,都会有一丝愧疚。虽然偶尔还是会附到65床边上和她打个招呼,但是却一直没有和她汇报读书心得。
如她只是闲言,也就罢了。
但我能感觉出,婆婆真的期待我能看一看伍连德的故事。每次路过,透过隔离病房的玻璃,看着65床上婆婆,都会有一种莫名的感觉涌上心头,这感觉无法言喻。但是每一天我都更加迫切的等待着那个久违的快递。很急,很急。
昨天下午,我像往常一样和同事换班。路过65床,不凑巧的和她眼神对视上了。她依旧慈祥的看着我,不难忖度那是一双饱含期待的眼睛,或许此刻他并不只是期待我的读书心得,更多的仅仅是想让我陪他说说话。
我前脚刚要迈入病房,电话突然想起。
对面传来快递小哥的声音:“佟先生,你的包裹,放在小区门口的驿站。天黑之前麻烦来取一下。”
看了看时间,赶回去拿书还来得及。于是迈入病房的脚,被我拔了回来。余光所及,婆婆侧过头,似乎眼神很闪烁。那个画面我实在不忍回忆。
回家路上,我看到武汉萧条的街景,仿佛灵魂坠入三途河,满眼凄凉难以面对,我想就此停下,哪怕休息一会。却又好像追赶着什么,急不可待。
拿到书,窝在床上,翻看了良久。才知道一百多年前的中国也曾有过一场巨大的瘟疫,而拯救黎民于水火的英雄,正是这位伍连德先生。
我才知道,她意在用伍连德的故事训导我,应该如何坚定信心,鼓足勇气。
我会心一笑,天亮我就可以去分享读书心得了。
而今天,有些沧桑的我,胡子没刮。担心婆婆会认不出我。
但我深知,现在没有时间和精力一直因为小事钻牛角尖,直到看见65床空了出来。
查房结束,我问他们:“65床去哪了?”
“你还不知道?她年纪太大了,昨晚呼吸衰竭,抢救无效。”
呼吸衰竭,抢救无效。看来,我跑慢了。
“对了,她有话告诉你。她说‘佟大夫,好好学习,努力工作。’”
晚上,我靠在床边,突然发现世界可以这么安静。
抬头看着天,在那本书的扉页写下了:
青山不渡白月舟,
银河凝滞住春秋。
此中光阴最易逝,
一盏愁思寄琼楼。
婆婆,你听到了吗?
恍惚间,我似乎又来到了百年前的东北,还是那茫茫的雪地,以及屹立在大雪之中风姿绰约的伍先生。
不一样的是,这次没有了童谣声。伍先生带我来到了一间房子,这里有西式的家具,巨大而温暖的壁炉,一个精美的留声机赫然而立。
“跑的不够快啊!年轻人。”说着他打开了留声机,放出一段京剧《定军山 这一封书信来得巧》。
我问他为什么不是童谣了。
他说:“孩子长大去出征了,当然就不能再听童谣了。”
“我没听过京剧,只知道小时候姥姥经常唱《打虎上山》。”
伍先生哈哈大笑:“一个是出征前,一个是凯旋后。现在还没到听那一出的时候。”
我无奈的说:“我跑慢了,没资格听这一出。”
“不,你跑的一点都不慢。”
“但我没赶上。”
“跑不是为了追赶,而是为了更快的迎接春天!”
“春天在哪?”
伍先生:“就在你努力过后!记得我说过,这是灾难之梦,也是希望之梦。你就是今日中国春天的希望。”
“但你说过,这是你的希望之梦。”
伍先生拍着我的肩膀:“不,这是所有中国人的希望之梦。”
“所有中国人的...”
伍先生:“中国梦!”
谨以此文,致敬所有在一线的医护工作者,是你们在保护着同胞免受疾病的危害。为祖国驱赶严寒,迎接春天。有你们在,就一直有希望。加油武汉!加油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