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今年“两会”中有代表提出了专门针对熊孩子家长的建议的提案:希望国家能立法对家长进行教育培训,让家长“持证上岗”。
这个提议应该是得到了很多人的赞同吧!大家都关注到了家庭教育和熊孩子的问题,也意识到了这是个社会问题。熊孩子种种行为背后,与父母的教育失职或者行为影响有很大关系。孩子有很强的模仿能力,坏习惯好形成,但想改掉就很难了。就像方言一样,一旦口音形成,乡音很难改变。
父母的一言一行都让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不一定是有意识的,但是却在很多方面不自觉地流露出来。孩子还会说:我爸爸妈妈就这样。
2
很多家庭,孩子自打出生,就受到了全家人的重视,过上了小皇帝的生活。好的东西他都占去了,玩具自己玩,从来不给别人玩。因为在他潜意识里这就是他的,谁也不能抢走。
还有的是爸爸管孩子,妈妈就护着。就像那天看的电视节目,爸爸对孩子一哭妈妈就给女儿吃零食的行为很是不满,久而久之,孩子就觉得这一招能对付妈妈。或者对其他不愿意去做的事情也用哭来解决,这个妈妈往往是妥协的,总认为大了就好了。
孩子的吃饭问题也是部分家长头疼的一件事吧,这也不吃,那也不吃,经常生病,动不动就感冒发烧。这就是很小的时候吃饭没有养成好习惯,都是追着吃,大人哄着,吃一口会得到什么奖励,或者对不答应孩子的要求就不吃饭的行为选择了妥协。
还有一个严重的问题,小孩喜欢打人、骂人。前面说小孩模仿能力强,有时候从电视、父母那里学来的口头禅,也许是父母习惯了,觉得在孩子面前说也没什么。有孩子爱打人,在幼儿园也是经常欺负其他小朋友,做错了事情,死不承认,还不服管教。找来家长,家长还说不就是孩子打闹吗?有什么大惊小怪的。甚至和其他家长动起手来,或者帮着自己小孩教训其他孩子。这对孩子的教育没有好处,只会让他加深他这样做是对的印象。
3
前两天坐公交车的时候,看到一个老人带着一个男孩子,不知道是她的奶奶还是姥姥,暂且说是他奶奶吧。那个孩子看起来也不是特别小了,奶奶还把他搂在怀里,孩子的脚就搭在旁边的椅子上。不停地蹭来蹭去,嘴里还不时地很大声地说:我饿了,我要下车。奶奶也没有说孩子的声音太大吵到别人了,就哄着他。
还有在商场也看到过熊孩子,不知道是没给他买玩具,还是没给他买吃的,当场就在地上打起滚来。家长碍于面子,只好满足。之后愈演愈烈,有的年纪大一点的上来询问,家长就说:小孩还小,正调皮呢!
这些所谓熊孩子事件的出现,是一个个教育失败的家庭的缩影。是时候给父母立点规矩了,子不教,父之过。“熊孩子”不是一天炼成的,追根究底在父母那里。将来孩子是要长大的,是要踏入社会的。如果不改正,后果会很严重的,这样的孩子容易走极端。只有父母以身作则,对孩子进行良好的家教和不溺爱,才能预防熊孩子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