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课的时候,教学楼外的阳光亮的让人睁不开眼。
我从包里拿出伞,撑开准备往外走。
“嘿!”刚迈出步子的我,肩膀被人拍了一下。
回头一看,同班同学笑着冲我挥了挥手。我也笑着回应了她,但同时内心却焦灼起来,她需要撑伞吗?
还有几步路就要走出教学楼直面阳光了,我看着她还没有在包里掏伞的动作,便把自己的伞慢慢地移了过去。
一边移伞一边痛苦的想,待会儿要说些什么话题?如果实在没话聊,她介不介意冷场?
不知道对方的兴趣喜好,也没关注她的朋友圈动态。
即便在同一个空间里上课下课,但我坐这边,她坐那边,往往几个座位的距离,就已经把人与人的关系划上了难以发展的信号。
走出教学楼的那一刻,也是我的伞快要遮盖她肩膀的那一刻,她终于从包里掏出了伞。
她看着我,指了指手里的伞,很快便消失在人群中。
虽然气氛略微尴尬,但我却松了一口气。
真好,原来她也是一个有边界感的人。
◑.
在一场社交关系中,我通常会扮演一个边界感很强的人。
这不并意味着我不喜欢和人交往,也不代表我是孤独成瘾的独行侠。
谁都想要美好的友情,我也不例外。
只是慢热的人,不会知道如何挑起大家都乐于讨论的话题,活跃气氛这种事简直就是他们人生中难以完成的社交成就。
不知道自己的迟钝是否会给对方带来被忽视的感觉,也害怕自己的慢热给对方造成心理伤害。
所以,公交车上的单人座,社交场合的角落,都是他们常在的场所。
好像给自己标榜了一些社交条件后,承认「一个人」这件事,才变得没那么难接受。
如果那时的她没有从包里掏出另一把伞,那我大概会迅速说出一个不合时宜却能让我快速逃离现场的理由。
可能会说有一个电话突然要接,也可能会说有一个聚会突然要去,总之十分蹩脚。
因为突然靠近的两个人,在一把伞下的距离实在是太近了。
近到她能看清我拿着伞微颤的手,频频看向四周的眼睛和不自然的笑。
而一开始就太近的距离,难以让人产生亲近感,更多的反而是不自在。
◖.
所以开始一段友情,我是那种需要试探对方边界感的人。
对于我来说,边界感是一种重要的交友信号。
它能让我判断一段感情被加热到了什么程度,同时也能让我知道是否有必要往里继续添柴加火。
更重要的是,它不是一种单方面的情感信号,它让双方都能感知这段友情的变化。
只是从两把伞变为一把伞,需要一定的时间。
所以一段友情的开始,对我来说,没有那么容易。
但只要是开始的友情,就一定会牢牢的攥在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