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先生和我回老家去看年迈的父母,快到的时候,他忽然问了一句:“如果有一天你父母都不在了,你来老家是去妹妹家还是去哥哥家?”
我很突然他这么问,但是这个问题也让我不知如何回答。不是无法选择去谁家,而是真的有这么一天,我该怎么办?
我说:“我也不知道!”说完眼眶就热了。
先生说:“我现在就是这种感觉,自从我父母走了,我的心就空了 ,觉得没有家了,到哪儿都不踏实。有你父母在,还好一些,还能陪你来看看他们,跟他们亲近亲近,要是有一天他们也不在了,我们真的就无处可去了!”
是啊,父母在,家就在。
到了家里,是上午十一点,我之前打电话说请他们吃饭,他们已经收拾好了在等我们。
父母八十岁了,瞌睡少,一般四五点就起床了,饭也吃得早,所以这个点该饿了。父亲平时性子慢,但生活很有规律,说几点吃饭就几点吃饭,几点锻炼就几点锻炼。在他必须做到的这几点上,他性子是很急的。因为他吃完饭就要午休,习惯雷打不动。
知道他的习惯,我们在家没敢多停,就赶快安排去吃饭。
父亲个子高,每次坐车都很费劲,年龄大了,动作也慢,腿也用不上劲,我扶着他上了车,然后去接上大嫂。问他们想吃什么,父亲说还去东来顺,母亲说吃灌汤包也行。我先生说去哪都行,反正都不远!父亲马上说:“你们说吧,吃啥都中!”我一听父亲又客气起来,赶紧说那就东来顺吧!
到了东来顺,父亲就跟老板唠嗑,大嫂笑着说原来您是想找人唠嗑呀!
让谁点菜谁不点,我先生点了一斤炖羊肉,一个鸡蛋炒凉粉 ,一个烧糖醋茄子,一个凉菜。
我给他们一人盛了一小碗羊肉,父亲说去买几个烧饼。我先生说:“爸,你不吃烩面了吗?”父亲说:“炖羊肉配烧饼好吃,不吃烩面了。”
我们五个人也没吃完一斤肉,打包了回去。
父亲去午休了,母亲坐沙发上陪着我们,问我们打算啥时间回去?我问她有啥事,她说两点要去听养生课,还能领几个鸡蛋,两颗蜂胶。
大嫂说:“您别去了,咱家又不缺这两颗鸡蛋,还不如在家歇着。”
母亲也不反驳,自顾自说着蜂胶怎么好。我说:“妈,别听他们胡说,那东西也不知道安全不安全?”母亲说:“人家说药是最先进的,我都去听了半个月了,再有几天就结束,以后就不去了。”
我看母亲一脸的疲惫,估计早上起得早,就让她去午休,她怕晚,我说帮您订好闹钟,到点叫您,她才去睡了 。在母亲心里,自己老了干不动了,不能为家做贡献了,所以去听养生课领两个鸡蛋,就好像是她为这个家又做了有用的事,她看得很重。
我知道自己每次都是匆匆来匆匆走,母亲总是想多陪我一会儿,困了也忍着,我心里很是愧疚。结果没等闹钟响,母亲就起床了,我一看表才一点半,母亲说:咱走吧!说着把给我准备的青菜,花卷馍递给我。
坐到车上,母亲就跟我说:“也不知道咋回事,今年莫名其妙摔倒了四回,恁爸也摔了好几次,有一次刚出门就摔到门口花盆上,真倒霉!”
我说:“你们还是和大嫂搬到一块住吧,我们不在家心里还安心些!”母亲固执地说:“我们还没有老!"
我不知道该怎么劝母亲,母亲没什么文化,也不善言谈,小时候父亲在外地工作,她一个人照顾全家七口人,还有七八亩地需要打理,还养的牲口,都给她累出了病,她都没埋怨过。
她也不会说些疼人爱人的话,有时候受了委屈,在被窝里哭一场,饭都不吃就又去干活了。
我当时看在眼里,也不知道该怎么安慰她,只有多帮她干活,好让她轻松一点。我出嫁以后,工作忙到不上去看他们,父亲便时不时的去我家坐坐,看看我,然后饭也不吃就走了。母亲从来不去,也很少跟我说心思话。
随着我年龄增长,也悟出了一些理儿。我发现母亲从来不说想我,但是如果哪天打电话吵我了或者骂了我两句,肯定是想我了,这就是她的表达方式。想通这个道理,我瞬间觉得幸福了很多。
现在他们年纪大了,性情反倒是变了。父亲也开始絮絮叨叨,母亲会时不时给我打个电话,说说心思话,关心关心我,让我看到了父母的另一面。
每一次我们从母亲家离开,母亲都会一直看到我们的车拐弯才会回家。人老了,更需要亲情,我们却无法守在他们身边,想想心里都难受。
关于搬家的事,我劝她她也不听,母亲有她的想法,她说:“我们都八十了,干啥都不讲究,身上一股老年人的味儿,你大嫂刚盖的新房,还没娶儿媳妇,我们先住进去把房子都弄脏了。现在我们还能动,能自己照顾自己就不麻烦他们了。等他们娶了媳妇,我们需要人伺候了再说吧!”
天下的老人都是在为子女做打算,自己再苦再累也不在乎,只愿儿女过得好。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但愿做儿女的都能站在老人的角度替老人想想,他们还有多少时光陪我们,和他们相比我们回报得太少,我们的父母已年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