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以后就很少再去读上学时候老师要求读的名著了,觉得有些厌烦了,好像叛逆的少年期。
一个耳朵在直播间想听龙应台的《目送》,于是,我在自己的声音中读完了《目送》。这篇文章,在我看来是有些悲伤的,而我读出了一些遗憾,没有太多的伤感,知道为什么吗?
作为学生的过来人,我真心的觉得教科书里用这些类似的文章,比如朱自清的《背影》来教导孩子孝顺,体谅父母的苦心,真的未免太早了,很容易造成逆反心理,而且孩子那个年纪还小,无法深刻体会其中的含义。就像此刻,读完这篇文,我才有了与作者一样的感觉,或者说我才知道作者想说的是什么?
因为当我也成为一个妈妈,或多或少经历了这些事情之后,我才知道身为父母的那份爱孩子的心,希望孩子陪在身边的心,而我也知道身为孩子的那份疏离,想要去往没有父母拘束的全新世界。
所以,我写这篇文章,意在告诉自己和你们:生活和人生是要为了自己而活,不要让任何人成为你活着的目的,否则是一种累人累己。
我的父母也是这样,在上大学之前,因为我是女孩子,我妈妈不放心我,所以为了保护我,我几乎很少出门,甚至连公交车都不会乘坐。天知道我报考学校的时候,心里想我要离家很远的学校,不要待在他们身边。这是我最真实的想法,所以我报了西藏那边的,苏州的还有哪里我忘记了,总之很远。
最后我在苏州定了下来,第一次去苏州,出远门,我坚决不要他们送我,其实我不是为了给他们省钱,我不想他们知道我在哪里上学,不想他们找到我。
当坐上车的那一刻,我真的好开心好激动好幸福,也会害怕,但是兴奋的幸福感帮我击退了害怕,这是我第一次一个人出远门。后来上大学放寒暑假,我都很少回来,每次回家,都是呆了两三天,父母就开始说教,让我很是不耐烦。
所以后来真的很少回来,偶尔打电话也是说教,让叛逆的我更是不喜欢。
我也不喜欢每次妈妈送我离开时的场景,妈妈会哭,而我却是想更快离开,也许二十岁左右不小了,而我的心理年龄却很小,我不知所措,没人教我那个时候我应该做什么,怎么做,怎么表达自己的感情,所以我只想赶紧离开,不想去面对这样的感情,离开是逃避吧,也是解脱。
不是不爱父母,而是不知道如何去爱,那个年纪是爱玩爱闯好奇的年纪,真不是去体贴父母的年纪,每个父母都是过来人,如今我就是这样的感受。
所以我刚怀孕的时候我就和暖先生说,我们给孩子我们能给的最好的爱,不用他对我们怎样,等他成年了,世界之大任他遨游,不去限制他,在他没有足够能力独自遨游时,我们给他最有力的后盾。等他长大了,我们就去弥补我们的二人世界,去浪漫,去旅行,去做很多没有做过的事情。
我不要孩子像我小时候那样,我也不要我像我妈妈一样,看着我的背影独自伤怀,一面感伤我的不体贴不懂事,一面又不忍心我受苦受累,然后还帮不上我被我嫌弃。
无论你做了什么选择,太阳明天依然会升起,地球依然会转,每个人明天依然会有要做的事。我做这样的选择,我觉得我会是解脱,还有一个原因是,暖宝长大了,会有自己的家庭,那时候他的重心就是他的家庭他的妻子他的孩子,就像我现在的重心是我的先生我的孩子一样。
如果像老一辈一样,无论自己的子女什么年纪都把她们放在重心,那如此循环下去,一辈又一辈,都是在看着背影,独自伤感?那该多难过!
时代不一样了,我们的思想也该抛弃旧的不好的,改变成好的让我们都幸福的观念了。
世界上不应该只有亲情不会老不会改变,爱情也该如此才对,当我们老了,直不起腰了,身边陪伴的那个另一半还在和自己手牵手,一起看夕阳,一群子女,嬉闹在夕阳下,是否是更美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