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曼罗兰说:“大部分人在二三十岁上就死去了,此去的余生则是在模仿中过。”不幸的是,我亦为这大多数。每天重复相同的日子,看的清的未来,竟如此可怕。
坐在树荫下扎堆聊天的老人,不禁唏嘘,多年后我将与他们一样,仅是个头发花白,追忆过往的老人。每天等着日子,畏惧明天却无可选择的走向死亡。或许此生对他们而言,孝养父母,培养孩子,有份体面的工作,光荣的退休,已经足矣。不知他们年轻时可有拼搏,努力,对此刻的人生是否满意。青春年少迷茫了,那么二三十岁时可有想过改变现在的生活。
的确,青春年少,前路等待着去开拓。可有多少人能把握青春,持之以恒的不懈付出。多有迷惘彷徨之人,浪费青春还不自知,也许一生浑噩,得过且过。就算有觉醒之人,外界的困扰,内在的牵绊,满腔热血只能熄灭于现实冰冷的风里。
我们仰头企盼天上的月亮,可只能低头寻找地上的六便士。斯特里克兰疯狂的行为是被困于生活的追梦人所神往的。但敢于步他后尘的人少之又少。我们不为自己而活,还要回头看看家人。
畅销书《无证之罪》的作者,为写作而辞职,没有生计来源的他,在而立之年选择追求理想,父母家人不理解,妻儿的埋怨,他压力之大,可想而知。该养家糊口之时,却去追自己的梦想,家庭的重担谁来担负,所承受的必不是常人可以想象。他成功了,用自己所爱的事业养活家人。他是幸运的人,即使他没有成功,他也不后悔自己当初的选择,他肯定不愿再过每天重复的日子。
现实中多数人没有能力、气魄舍弃工作,去追那虚无缥缈的东西。“我本可以忍受黑暗,如果我不曾见过光明”。对于看清前路的人,是无法再沉默的,身体里有一只鹰,要冲出生活的枷锁翱翔天空。不能舍弃一切,也不能丢掉生计,但要默默为理想付出,克服怯懦懒惰,去奋斗创造,不负本心,在一片荆棘中持刀劈开一条新路,走向另一个自己,不重复日子,每日崭新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