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ffective Objective c
在类的头文件中应尽量少引入其它的头文件
在类的头文件中尽量少引入其它的头文件.一般说来,应在某个类的头文件中使用向前声明来提及别的类,并在实现文件中引入那些类的头文件.这样做可以尽量降低类之间的耦合
coupling
有时无法使用向前声明
forward declaring
比如要声明某个类遵循一项协议.这种情况下,尽量把该类遵循某协议的这条声明移至class-continuation分类
中.如果不行的话,就把协议单独放在一个头文件中,然后将其引入.
多用字面量语法,少用与之等价的方法
- 字符串字面量
string literal
,名字很高大上,其实它是这样
NSString * string = @"Kaka"
你肯定知道 😀
如果不用这种语法的话,就要以常见的alloc
及init
方法来分配并初始化NSString
对象了.
- 字面数值
有时需要把整数,浮点数,布尔值封入oc
对象中,这种可以情况下可以用NSNumber
类,该类可处理多种类型的数值.若是不用子面量,那么久需要按下述方式创建实例
NSNumber * number = [NSNumber numberWithInt:1];
而使用字面量语法,是这样的
NSNumber * number = @"1";
字面量语法更加简洁,而且没有多余的语法成分.
- 字面数组
常见的创建方法,像这样
NSArray * array = [NSArray arrayWithObjects:@"1",@"2",@"3",nil] ;
而用子面数组是这样
NSArray * array = @["1",@"2",@"3"];
attention
当我们用字面量创建数组时要注意,若数组元素对象中有nil
,则会抛出异常,字面量语法实际上只是一种语法糖[1],当我们尝试向一个数组中插入一个nil时,会导致程序抛出异常终止执行.
- 局限性
使用字面量语法创建出来的字符串,数组,字典都是不可变的immutable
,若想要可变的版本,则需要复制一份
NSMutableArray * array = [@[@"1",@"2",@"3"] mutableCopy];
总结:
应该使用字面量语法来创建字符串,数值,数组,与创建此类对象的常规方法相比,这么做更加简明扼要.
应该通过取下标操作来访问数组元素或者字典中的键取所对应的值.非nil
。
用字面量语法创建数组或者字典时,若值中含有nil,则会抛出异常,因此,务比确保值里不含nil。
多用类型常量,少用#define预处理指令
编写代码的时候经常要定义常量,例如,像这样,定义一个播放动画的时间
#define ANIMATION_DURATION = 0.3
上述预处理指令会把源代码中的ANIMATION_DURATION
字符串替换为0.3,不过这样定义出来的常量没有类型信息.假设此指令声明在某个头文件中,那么所有引入了这个头文件的代码,其ANIMATION_DURATION都会被替换.
有个更好的办法,比使用预处理指令来定义常量更好.like this
static const NSTimeInterval kAnimationDuration = 0.3;
使用此种方式定义的常量包含类型信息,其好处是清楚的描述了常量的含义.由此可知该常量类型为NSTimeInterval,这有助于为其编写开发文档.
还要注意常量名称,若常量局限于某编译单元
也就是实现文件之类,则在前面加字幕k;若常量在类之外可见,则通常以类名为前缀.
定义常量的位置也很重要,若不打算公开某一常量,则应将其定义在使用该常量的某个文件里.
变量一定要同时使用 static 与 const 来声明,如果试图修改由const修饰符所声明的变量,那么编译器就会报错.而static修饰符则意味着该变量仅在定义此变量的编译单元中可见.
编译器每收到一个编译单元,就会输出一份'目标文件'.在OC的语境下,编译单元通常指每个类的实现文件。
有时候需要对外公开某个常量,例如发送通知时用到的通知名称
,此类常量需要放在全局符号表global symbol table
中,以便可以在定义该常量的编译单元之外使用。其定义方式如下:
// in the header file
extern NSString * const StringConst;
// in the implements file
NSString * const StringConst = @"Value";
总结
不要使用预处理指令定义常量。这样定义出来的常量不含类性信息,编译器只是会在编译前据此执行查找与替换操作.
在实现文件中使用static const 来定义`只在编译单元内可见的常量`.由于此类常量不在全局符号表中,所以无须为其添加前缀.
在头文件中使用`extern`来声明全局变量,并在相关实现文件中定义其值.这种常量要出现在全局符号表中,所以其名称应加以区隔,通常用与之相关的类名做前缀.
用枚举表示状态,选项,状态码
Foundation框架中定义了一些辅助的宏,用这些宏来定义枚举类型时,也可以指定枚举值的底层数据类型.这些宏具备向后兼容能力,如果牧鞭平台的编译器支持新标准,那就使用新式语法。
普通的枚举类型
typedef NS_ENUM(NSUInteger,RuanConnectionState) {
ConnectionDisconnected,
ConnnetionDisconecting,
ConnectionDisconneted
};
包含一系列选项的枚举类型
typedef NS_OPTIONS(NSUInteger,RuanConnectionState) {
ConnectionDisconnected = 1 << 0,
ConnnetionDisconecting = 1 << 1,
ConnectionDisconneted = 1 << 2,
};
小结:
凡是需要以按位或操作来组合的枚举都应该使用
NS_OPTIONS
宏,以便省去类型转换操作.若是枚举不需要互相组合,则应该使用NS_ENUM.
注意:
我们总习惯在
switch
语句后面加上default
分支.然而,若是用枚举来定义状态机state machine
,则最好不要有default
分支。这样的话,如果稍后又加上了一种状态,那么编译器就会发出警告信息,提示新加入的状态并未在switch
分支中处理.
总结:
1.应该用枚举来表示状态机的状态,传递给方法的选项以及状态码等值,给这些值起个易懂的名字.
2.如果把传递给某个方法的选项表示为枚举类型,而多个选项又可以同时使用,那么久将各选项值定义为2的幂,以便通过按位或操作将其组合起来。
3.用NS_ENUM与NS_OPTION宏来定义枚举类型,并指明其底层数据类型,这样可以确保枚举是用开发者所选的底层数据类型实现出来的,而不会采用编译器所选的类型.
4.在处理枚举类型的switch语句中不要实现default分支.这样的话,加入新枚举之后,编译器就会提示开发者:switch语句并未处理所有枚举.
理解属性这一概念
1.在对象接口的定义中,可以使用属性.这是一种标准的写法,能够访问封装在对象里的数据.因此,也可以把属性当作一种简称,其意思是说:编译器会自动写出一套存储方法,用以访问给定类中具有给定名称的变量.
定义属性
@property(nonatomic,strong)NSString *name;
下面的语法与上等价
getter
-(NSString*)name;
setter
-(NSString*)setName:(NSString*)name;
持续更新中,敬请期待....
2.在使用属性的时候,除了生成setter和getter方法之外自动和成
,编译器还要生成适当类型的实例变量,并且在属性名称前添加下划线,以此作为实例变量的名字.上述的代码中会生成一个实例变量,其名称为_name,也可以在类的实现代码里通过@synthesize
语法来指定实例变量的名称(换名)
like this
@implementation ...
@synthesize name = _myName
@end
除非你闲着蛋疼,否则你真没有必要换....😂
如果不想编译器自动合成存取方法,可以使用@dynamic关键字,它会告诉编译器:不要自动创建实现属性所用的实例变量,也不要为其创建存取方法.而且在编译器访问属性的代码时,即使编译器发现没有存取方法,也不会报错,它相信这些方法能在运行期找到.
@interface Person:NSobject
@property NSString * name;
@end
@implementation Person
@dynamic name;
@end;
编译器在访问上述属性时,即使没有生成存取方法,编译器也不会报错.
持续更新,敬请期待.....
-
是指计算机语言中与另外一套语法等效但是开发者用起来却更加方便的语法。语法糖可另程序更易读,减少程序出错的几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