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云一句戏言“一肚子不合时宜”,把苏东坡描述得其神入骨。
在苏东坡眼里,朝廷上的官员只会唇枪舌剑,争权夺利,一件正经事干不来。朝廷上的混乱与纷争,每每使苏东坡陷于过于喧嚣的孤独。在他看来,朝廷政治,带来的不仅仅是无效的沟通,对生命的损耗,更会带来人格的堕落,与儒家的精神背道而驰。于是他屡次请退,朝廷终于同意任命他以龙图阁学士出任杭州知州,领军浙西。这是他第二次去杭州,第一次到杭州任通判,他35岁,他把朝云带回了家,这次赴杭他已经53岁,18年过去了,杭州如故,他的心却已迥异。
再次来到了他最爱的浪漫之都——杭州,他把这个喜悦深藏在心里,用于一句话来形容他当时的心情,那就是:小草在唱歌
从朝廷上逃离,好似一次精心谋划的私奔,让他的身心感到了一次畅快淋漓的洗礼,让他意识到自己身体里的激情还未曾泯灭,让他笑傲现实世界里所有的成见与约束,去决然地投奔自己的梦想和希望。
最有名的业绩——西湖苏堤
大家都熟知西湖的这首诗: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一次,苏东坡和朋友在西湖边上饮酒,开始天气晴朗,没过多久,竟下起雨来,细雨横斜中,苏东坡见证了西湖上晴和雨两种截然不同的风光,写下了文学史上著名的这首诗,他把西湖与西子相提并论,相互映照,彼此生辉。
杭州西湖因为钱塘江的缘故,苏东坡第一次来到杭州,西湖已经被葑草藻荇淤塞了十分之三,而此次来杭州,就已经堙塞了一半。如果任由钱塘江倒灌,江潮夹带的泥沙再度堵塞运河,那时西湖的美景将变成水月镜花,杭州将变成一座废城。
面临着这样的情况,苏东坡通过各方渠道筹措钱款一万余贯,以及开工需要的米粮,以此大体调动余万工,他发动居民疏浚西湖,在处理这些挖出的淤泥、湖草,苏东坡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就把这些淤泥和湖草堆在了湖的西侧,筑起了一道长880丈,宽5丈的长堤,横跨西湖的南北,将西湖分为里湖外湖。这条堤于是成为一条便捷的湖上通道,缩短了西湖南岸与北岸之间的交通距离,人们无须再绕湖三十里,就可以从西湖南岸抵达北岸了,当然,苏堤并没有将里湖与外湖呼隔断,因为他在长堤上设计了六座桥,分别是映波桥、锁澜桥、望山桥、压堤桥、东浦桥和跨虹桥,他还在湖中种植芙蓉,在堤上种植杨柳,又建了九座凉亭,以方便行人休憩。宋朝灭亡以后,钱塘人吴自牧来到这里,看到了苏堤与六桥,内心无比伤感,写下了一步《梦粱录》,其中有这样的话“苏堤自西迤北,横截湖面,绵亘数里,夹道杂植花柳,置六桥,建九亭,以为游人玩赏驻足之地……”
苏东坡疏浚西湖之后,还对西湖的景色进行维护,将岸边的湖面租给民户种植菱角。同时还设定了禁止种植的规定。西湖十景当中,有两景与苏东坡相关,一个是苏堤春晓,一个是三潭映月,大家也许知道其审美功效,却不知其实用之功。苏东坡把自己缔造的西湖,写了下一首诗:
我凿西湖还旧观,一眼已尽西南碧。
又将回头浮山险,千艘夜下无南北。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
地处钱塘江口的杭州,在苏东坡的时代已有50万人口,苏东坡刚治理完水患,瘟疫又来袭杭州。成百上千的民众在疾病中战栗和死亡,苏东坡手里握着一剂良方,这剂良方救活了不少杭州人。
这药方的主人是其故人巢谷,他曾经向那位药方的主人发过誓,绝不将此方传给他人,可是为救天下苍生,他违约了。
在黄州的时候,苏东坡虽不是什么良医,但他平日阅读医书,收集天下奇方,一次与巢谷闲谈时听说这一秘方,就死皮赖脸地要得到它,巢谷实在被纠缠不过,才把苏东坡带到江边,逼他对江水发了毒誓,绝不传给他人,才恋恋不舍地把此方交给了他。这剂良方叫“圣散子”,由高良姜、厚朴、半夏、甘草、草豆蔻、木猪苓、柴胡、霍香、石菖蒲等20多种药材构成。这些药材虽然廉价,但是它有惊人的功效,“至于救急,其验特异”,重疾者“连饮数剂,即汗出气通,饮食武道,神守完复”,即使健康人“平居无疾,能空腹一服,则饮食倍常,百疾不生”。这一秘方被巢谷视若珍宝,连自己亲生儿子都不能传授。
面对汹涌的死亡,苏东坡他做不到信守诺言了,他几乎是毫不犹豫地献出了这个秘方。这个秘方,每帖药只需一文钱,他还自费采购了许多药材,在街头支起大锅,煎熬汤剂,“不问老少良贱,各服一大盏”。就是在那一年,很多的杭州人就是因为这一药方得VL重生,而苏东坡就是为他们再造生命的那个人。
苏东坡曾经在杭州特拨款两早在,自己又捐出50两黄金,建立了医坊,称为“安济坊”,他请懂得医道的僧人担任医生,用他们的医术来普度众生,还建立了奖惩制度,对三年内治愈千人以上的僧医,官府将奏请朝廷赐给紫衣,以资奖励。这个安济坊,贫困、老迈和残疾人在那里可以免费得到治疗,其实这正是当时中国历史上第一所面向公众的官办医院。
杭州名菜——东坡肉
东坡肉不是东坡的肉,而是东坡发明的肉。东坡肉的烹制方法是:将猪肉切成约二寸许的正方形,一半为肥肉,一半为瘦肉,用很少的水煮开以后,再倒入酱油、料酒等佐料,文火炖上几个时辰,做出来的肉,入口香糯,肥而不腻,带有酒香,酥烂而形不碎,美味无比。
在宋朝人的食谱里,肉食中最被看重的是羊肉,其实牛肉。但他们的价格,对苏东坡来说堪称天价,囊中羞涩的苏东坡难以问津。苏东坡在黄州的时候,几乎断了俸禄,生计维艰,每天实行的是计划经济,限制消费150钱,幸好,苏东坡发现猪肉非常便宜,“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苏东坡就开始买猪肉,苦心钻研烹饪方法。
苏东坡把自己苦心研制的炖猪肉方法,不仅仅犒劳自己的味蕾,而是将这个方法无偿贡献给了当地老百姓,这样不仅让老百姓能够吃到饱饭,也能够吃得美味。像他这样为人民服务的呢,决然罕见。也许他这样的功德,别人看不起,但苏东坡却乐此不疲,在他心里,这也是一种兼济天下吧。
就是这样的东坡肉,成为了杭州的第一名菜,史料上称东坡肉,创制于徐州,完善于黄州,名扬于杭州。
如果您能到西湖,坐在楼外楼里,面对着湖光山色,尝一尝正宗的东坡肉,你一定也会被薄皮嫩肉、味醇汁浓,口齿生香的东坡肉留连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