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沉迷读书之人的肖像
这周末我妈来我家,一进屋,看见我躺在沙发上看书。家里很乱,锅碗瓢盆还没有来得及刷,地上厚厚一层灰,我妈就说了一句话:“过日子要有过日子的样子。”然后开始帮我打扫。
“你可别读书读成书呆子了。我以前有个朋友,家也不收拾,工作也不愿干,结果两头都没弄好。”我妈一边打扫一边说。
我在厨房洗碗,她拿着抹布在擦灶台。我说:“妈,我读书不是为了什么名堂,我现在上班需要大量的输入,这是正经事儿。”
“以前到你家,你都收拾得很好,每天也变着样子做吃的,但是现在呢?如果读书是为了更好的生活,你就没有做到吧。”我妈很不满。
我竟无言以对。三毛说:“爱情如果不落到穿衣、吃饭、睡觉、数钱这些实实在在的生活中去,是不会长久的。”爱情和读书一样,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没有什么能取代真实生活的地位。
读书,有人读成孔乙己,有人读成汪曾祺,显然不是书的错。
02 沉迷读书,悲剧的开始
李敖曾说:
千万别对读书指望太多。终日读书而放弃了真实生活才是悲剧的开始。你并不会更聪明,因为你的经验全部是别人的二手经验;你也不会更博学,因为书上读来的东西你并没有真正去验证;你会因终日耽于幻想而神思飘忽,因脱离生活而愈加沉默。
这句话对于我这种现状而言,第一句是最有意义的,关键是那个“指望”一词。
古往今来,我们都在将读书“功利化”。古时金榜题名,如今也有很大一批人坚信只要读书就能成为“成功人士”。
想成功、想在知识经济时代分一杯羹,那就读书吧!这句话就如“书中自有黄金屋”一样,给你端上了一碗鸡汤,却没有给你勺子。
03 沉迷数据,不见本质
而这段话的后几句:你不会更聪明,因为你吸收的多是二手经验;你不会更博学,因为你很难做到知行合一……无独有偶,苏菲最近在读的《靠谱》一书也有类似的洞见。
《靠谱》说很多人迷信信息和数据。有一些人,以为作为咨询师给客户足够的信息就可以了,殊不知客户要的不是信息,而是现象背后的本质。是必须要经过深度思考才可以得到的结论。
还有一种人,过于迷信数据,把数据记录得美观好看,却忘了初心。好比记录早起×天的人,忘记了记录的目的,仅仅是记录本身,还是想要过上更好的生活?
04 读书的极端
有两种读书的极端,一种是天天忙得没时间读书;另一种是天天只顾着读书,拖延所有的事情。
前者的时间都用来工作生活,无时间读书;后者是眼里只有读书,占用了正常工作生活时间。这两种状态并非无解。
对于前者,最简单的莫过于早起一小时,再加上上班路上的听书和碎片化阅读,每天妥妥两个小时的阅读时间,解决了没有时间读书的问题。(更多时间管理技巧请关注本号)
至于后者,读书是好事,但凡事过犹不及,若自己的世界只剩下读书,将失去多少美好?
05 读书的断舍离
张德芬在《断舍离》一书的“序”里说:“想要幸福,就得学会断舍离。”对于读书也是一样。
断:为数量而读书
一些阅读小白看到大牛宣称自己一年读了100本书,200本书,甚至500本时,他们在知识恐慌的心态下疯狂读书,为了数量而读书。到头来发现自己的阅读能力和阅读速度不匹配,只是在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以及“假装很努力”,安慰自己罢了。
真正有效果的快速阅读不是不可以,鹿咔有时候也会因为查资料而同时阅读好几本书。但如果只是盲目跟风,就要问问自己到底有没有收获了。你的智慧增加了吗?思维升级了吗?
盲目跟风只会让自己更迷茫,还不如好好地坐下来认真地读一本书。认真记录有用的句子,记录自己的感想,如何学以致用。
舍:因读书拖延工作、生活
生活中不乏这样的人,领导给他一个紧急任务,他要先看完书中的一个章节再干;父母围着他想聊一会儿天,他埋头苦读,视而不见……
你的工作能做好吗?你的生活真的会幸福吗?
我们要改掉拖延习惯,专注在“重要不紧急”和真实的生活。
离:“低水平勤奋”
我以前为了更好的输出,每天天昏地暗地读书,但是读完了颈椎疼,而且什么都没记住。
对于这种情况,与其看10本书什么都记不住,还不如把一本书读10遍,把对自己有用的内容真正消化掉。
因为当我们大量输入的时候,是需要“深度思考”来帮助吸收,需要“实践”来学以致用的。但很多时候,我们过于重视“输入”忽视了“输出”。
06 你的阅读试金石
读了这么多书,最重要的一项能力就是理论结合实践。这就是读书这碗鸡汤的勺子。
你没有见过读几本驾驶考试的书,就直接开车上路的;没有见过读过几本理财书,就能稳定盈利的;更没有见过读了几本爱情宝典,女神就飘然而至的……
没有什么可以取代真实的生活,读书也不行。真实的生活是阅读的演武场、试金石,你的阅读能力到底怎么样,还得它说了算。
本文作者:鹿咔Looka,80后每日阅读、写作推广者,每天分享一本书,撰稿人/插画师/背包客。如果你喜欢我的文字,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lookalife,或分享此文到朋友圈/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