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去朋友家聚会,三家人,两个娃一个二岁,一个三岁,都是男孩。饭桌上,两个宝宝表现反差极大,二岁宝宝一会要吃水果,一会要喝饮料,不满足就开始大声叫,好不容易哄好了又要看着手机吃饭,而三岁宝宝安安静静地吃饭,有人给夹菜也会非常有礼貌地表示感谢,饭桌上的大人在看两个孩子的时候眼神也是不一样的,一个表示厌烦,一个表示喜爱。除去年龄原因(三岁宝宝在二岁时也表现很好),家长的管教方式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你是否遇到过以下几种父母的管教方式:
1.不许捣乱,不许乱跑,再这样就不让你。。。
2、他还小,什么都不知道,不用管他
3、孩子摔倒后,你跟他说不疼不疼,男子汉大丈夫没事的
4、你如果好好吃饭,我就给你买玩具;你如果表现乖,我就给你买冰激凌。。。
5、孩子不听话就要揍,棍棒之下出孝子
以上都是管教孩子的误区,会产生不良的后果:命令和威胁不会让孩子有责任感;轻视、低估和否认孩子的感受容易让孩子缺乏同理心;暴力只会让自己的孩子更暴力。。。
美国金伯莉·布雷恩写的《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作为一本心理学的书籍,就以上问题提出了“情感引导”的方法,我试着运用书里的方法和儿子进行沟通和交流,效果真的很神奇!
什么是情感引导?
情感引导就是向孩子传授情感规则,让他们知道如何辨认情感并且以恰当的方式来表达。
孩子通过哭闹、打人、摔东西来表达自己想法的时候,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他没有学会如何用正确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情绪,孩子需要父母的引导下认识、识别并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情绪。
回想一下你在和自己的孩子沟通的过程中,有没有在孩子情绪来的时候不知所措,烦躁,甚至打骂孩子,如果有,你应该考虑一下转变你的管教方式,用情感引导的方式去和孩子沟通。
情感引导能够奠定父母与孩子一生的亲密关系。一个受过情感引导教育长大的4岁小男孩Tom,在公园里玩,他的两个小伙伴撞到了一个小女孩,没有停下来就跑了。Tom来到小女孩的妈妈面前说:我为我朋友这样做感到很抱歉,他们甚至没有停下来避开她。
情感引导的好处
-帮助孩子认识、表达和调节自己的情绪
-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因为表达顺畅,所以减少发脾气的现象
-促进家长和孩子的沟通,加深感情
-孩子学会结交新朋友
-学会忍耐,学会面对逆境
-让孩子学会尊重别人的情感,成为好的父母
情感引导的关键步骤
1、播下种子
提前清晰准确地告诉孩子你的要求是什么?比如:孩子想看电视,在看电视之前,我会先跟他沟通他要看多久?20分钟,好,到15分钟的时候就要提醒他,还有5分钟就到我们约定的时间了,还剩1分钟的时候再提醒一次,最后到20分钟就跟他说时间到了,要关电视了。这时候孩子往往都会同意关电视,关掉电视之后要表扬他一下”宝宝真棒,说话算话,说到做到,你现在的感受就叫成就感“。孩子往往都不会有负面情绪。有的时候可能一集动画片没演完,孩子还想看,不同意关电视,这个时候我会直接跟他说:我们之前说好的,现在时间到了,我们要说话算话,妈妈现在要关掉电视了。然后把电视关掉,孩子这时候就会知道,哦,这是规矩,不能破坏。往往有时候孩子还想看,开始哭和闹,这个时候我们不能妥协,用到下面几种方法。
2、观察和判断
-观察和判断的本质是关注
-观察的目的还在于体察孩子的需要
这个时候我们就关注到孩子还想继续看电视,这是人之常情,我们不要生气和焦虑,静下心来观察他的反应。如果他继续哭闹,那我们继续下一步。
3、聆听
-蹲下来,看着孩子的眼睛聆听。3岁以上的大宝宝这时候会表达自己的需求了,他可能会哀求你再看一会,这个时候你就看着他的眼睛,安静地听他说;如果是3岁以下的宝宝,在哇哇大哭,这个时候你可以抱抱他,让他哭一会。
4、体察并理解孩子的感受
“我知道你还想继续看电视,妈妈把电视关掉你不高兴了,或者难过了,妈妈理解”。。。这是识别孩子的情感并准确地说出孩子的感受,孩子会觉得被理解和尊重,反而会情绪平复比较快。鼓励孩子把自己的感觉用语言表达出来,而不是用吼叫或者摔东西、打人等行为表现出来。
5、引导孩子解决问题
不是简单地告诉孩子怎么做,而是引导他学会怎么做。比如:你看咱们怎么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我们刚才有了约定,既然有约定,我们要说到做到,你说这件事该怎么办呢?是不是应该关掉电视呢?”
这种情感引导的方式可以用在育儿的各个方面,孩子会越来越会表达自己的情感,同时能体察到别人的情绪,有很好地共情能力。这就是所谓的“高情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