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自由时间都去哪儿了?一
——读《教师的业余时间以及一般素养的提高》
文|康磊
早上5:30起床,去校办室签到,发现很多老师已经签过了,并且标注的时间都在六点之前。
不仅感慨:这么多老师起这么早干啥?学校的作息时间表规定6:10才打起床铃的。
从一楼七年级教师经过,我看到多个教室的灯已亮起,学生上座率都在六成以上,班主任也已经站在讲台上,虎视着全班,同学们也已人声鼎沸,开始晨读了。
我在想:学生早起是出于自我勤奋的需求,还是老师强迫呢?老师这么早把学生从梦中拽起来,真的是为学生好吗?真的是为学校的发展着想吗?
前段时间,读到《不跪着教书》作者吴非(王栋生)老师的一句话,感慨颇深:“一个学校最可怕的状态就是,一群愚蠢的老师在辛苦地工作。”
是老师们们自愿变得“愚蠢”吗?
是老师们还不够辛苦吗?
是不是都在制造一种勤奋努力的假象?
是不是我们不得不被大家看上去的勤奋工作绑架了呢?
老师学生的时间到底谁来安排?
教师的自由时间都去哪儿了?
近日,我再读苏霍姆林斯基的《教师的业余时间及其一般素养的提高》一文,对于教师的时间安排及专业成长颇有感触。
本来八小时的工作时间,硬生生的被拉长数个小时,很多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从学校回到家中已疲惫不堪,毫无自己自由的时间,也毫无幸福感可言。
“教师没有自由支配的时间,这对于学校是真正的威胁。”
苏霍姆林斯基在本文中说。
为什么会这样说呢?
一、教师无自由时间,无心独立思考。
教师职责是教书育人。
作为知识分子,最可贵的就是独立思考的能力和精神。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就曾把管理者叫做“知识工作者”,教师作为知识分子,不也是知识工作者吗?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学科教学、师生交往、共同生活等对学生施加教育影响。
但如果教师只是为了应付学校的各种检查、处理各种杂事,“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迟”,每天时间被其他的繁杂事务塞满,哪有功夫来独立思考呢?
我们欣赏只顾低头拉车“老黄牛”式的教师,但我们更欣赏仍会抬头看路的“千里马”式的教师。
如果非让使用脑袋、运用智力的知识工作者们,只需动动腿、动动手就行了,这样的教师不免是愚蠢的,这样的学校就是毫无活力、前途渺茫的。
二、教师无自由时间,丧失教育活力。
教师无自由支配时间,最大的受害者是学生,然后是学校。
在西方,教育一词源于拉丁文educate,意为“引出”或“导出”,意思就是通过一定的手段,把某种本来潜在于身体和心灵内部的东西引发出来。
教育是一种顺其自然的活动,旨在把自然人所固有的或潜在的素质,自内而外引发出来,以成为现实的发展状态。
教师无自由支配时间,整天疲于应付,怎么静下心来了解学生、引导激发?怎么能够反观自身、安心教学?怎会有心情面对一个个鲜活的学生,用各不相同的教育手段因材施教?怎会思考设计有趣的教育活动,启迪学生智慧?怎会精心备课、设计课堂、达到高效呢?
无自由支配时间下的教师,只能要求学生死记硬背、题海战术。这样也侵占了学生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对生活失去信心。
无自由支配时间,只能对学生强化纪律要求,死卡硬压学生,学生管理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即可。怎能深入学生内心、启迪学生心智、培养身心健康的学生?
没有教师自由支配的时间,就失去了校园生活的活力,失去了教育生活的活力。
三、教师无自由时间,失去自我成长动力。
苏氏一文开头就提出,一位有着30年教龄的文学老师,讲“当代青年的道德和审美理想”一课,考虑这节课的教材和教案,时间不长,大约有20分钟。但是她仍把这一节课讲得非常成功。
当附近的校长问起这件事时,她说:“虽然我只有二十分钟来备课,但我却用一辈子都在做准备。”
确实,她一生都在为上好每一节课做准备,她的自由时间都在不断地丰富自己的头脑。
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而不是知识的贩卖者,更不是知识的搬运工。
我们要为自己的每一节课负责,因为教师的教育生活,主要就是在课堂上、在校园里度过。只会照本宣科、耳提面命式的单向教学,做十年教师与做一年教师有什么区别?为什么中年教师极易产生职业倦怠,这与老师无时间自由支配,无暇学习读书,无暇提升自我,有很大的关系。
“教师要成为学生的知识的源泉,就要永远处在一种丰富的、有意义的、多方面的精神生活中。”(苏霍姆林斯基语)
在信息化的今天,面对浩瀚的信息洪流,教师已不可能成为知识的源泉,但至少要成为给学生打开新鲜知识窗的窗口,透过我们的引领,让学生看到校外多彩的风景、聆听丰富的窗外声音。
怎么做到这些?怎么让自身丰富充实起来呢?
读书学习!
而读书学习的前提是,保证有自由支配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