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本书之前,我看了一本《能断金刚》的书,我给自己下了一个铭印,就是要成为我老板结束这个项目后,他第一时间就一定会留住我或者推荐我到其他公司,稳住我的工作,在他心目中唯一排第一名的那个人。此时此刻我又看到了《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那么我写这个铭印,就要把我的同事看作孩子来对待。
当我踏进公司大门口,老板把资料交给我的时候,在资料室上班的那一刻起,我给自己暗暗发誓,我这辈子要倾尽所有关爱我的资料,关爱我的孩子,我的孩子就是我的同事和资料,这个生命从此托付给我了,所以呢,我有一种强烈的使命感。
改变同事,先改变自己。平时可以问一下我的同事,比如说,小张,你觉得我作为资料员,做的怎么样啊?你觉得我在跟你们几个朋友相处的时候,你觉得我有什么优点?或者是说有哪些欠缺的地方?跟我在一起的时候,你觉得我做的哪些方面比较令你开心比较满意?你觉得我这个人哪些方面有比较难以相处的地方吗?你觉得我还可以为你做点什么别的吗?你觉得我不应该做哪些事情啊?或者说我应该变换一种不同的方式吗?
我需要经常问自己,我了解我同事的性格吗?针对这个同事的性格,我还可以采取哪些更具体一点的跟他们相处的手段和方法呢?
我需要思考,在我做的这个项目,我想书写一个怎样的职场故事?当别人谈到我的时候,别人会谈到我多少个故事出来,给别人脑海里面留下多少个故事能够讲?我的资料员工作是否体现了我自己的一种信仰,一种坚定的信仰?我在这个工作里面是否把它和生活联系在了一起,是以爱我的同事为出发点吗?我在我同事面前是否言行一致,说的跟做的是否一样,是否只是仅仅说大话,随口说说而已?
我在跟同事相处,哪些方面比较害怕?我在哪一个方面可以对我的同事可以放手给他们更多的信任感?经常想一想,我对我的同事哪些时候情绪比较严厉。
当我情绪激动,我必须要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冷静下来思考一下,我下一个步骤应该怎么做?看看还有什么更好的地方,适合我好好思考的思考一些事情,让我暂时的分心开小差,让我的情绪能够瞬间的能够放下。
我跟我的同事讲话,当我对他们有要求的时候,我一定要细分成几个小的要求,分得越小越好,因为大步的要求只能带来抗拒和对抗甚至情绪。比如说我可以问他,这件事情,你怎么想的呢?而不是你打算怎么办呢?是先打算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第四步呢?我会给几个小小的步骤给他,小得不能再小让他觉得举手之劳就能做到这样,让他一步一步一个台阶的,而不是一口气来完成,为什么呢?因为对我来说这个要求可能是一个很大的方面,我一下子能把四步规划成一步完成,但是对同事来说,当做他是个小孩子,他可能要分成四步,我必须要把它拆分出来,一个一个小小的要求来引导他。
虽然这本书写的是在和孩子相处中,关于父母发改变和态度及有效的方法,但是对待同事,对待孩子,对待身边任何一个出现在你生命中的人,都可以用上边我用同事来举例的方法和态度和他们相处。
与孩子(同事,朋友,身边的亲人)一起成长,养育子女其实也是父母长大的过程、脱胎换骨的过程以及转变人生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