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个思考,启迪你的智慧。
当你遇到一件不顺心的事情,你是不是会有情绪呢?
早上你跟朋友约了一起出来玩,你先到了,可是等了朋友半个小时他还没来,于是你就愤怒的骂他不守信用,从此再也不跟他出来玩了。
中午你走在马路上,看到有老奶奶摔倒了,可是竟然没有一个人去扶,这个社会怎么这么冷酷;
晚上回家的时候,突然有个人向你冲了过来,二话不说打了你一拳,你是不是有病呀;
我们的情绪一天之内可能像过山车一样起起伏伏,完全不受控制,怎么办?
这里我给大家介绍一个心理学非常实用的技法:ABC法则。
什么是ABC法则?
A代表外在的事件,即发生了什么;
B代表内在的信念,价值观,规条;
C代表对你产生的那个结果,是愉悦,愤怒,还是恐惧
当我们产生了不好的结果的时候,比如愤怒,身体的能量会去到两个方向。
一个是在A上面找原因,比如朋友迟到了,你找的原因是:他怎么这么不守信用。(这时候就产生了愤怒,朋友没来不符合自己的预期。)
另一个是在B上进行调试,朋友没来,一定是有重大原因的,我不如先回家,到时候再问问他。(这时候没有太多的愤怒)
几天以后朋友的家人告诉你,朋友在来的路上出了车祸,现在还在重症监护室。这时你的愤怒荡然无存,心想朋友是为了赴约才这样的,内疚之情油然而生。
其实我们愤怒的来源不应该是朋友不守信用,而是愤怒自己没有能力知悉所有的情况。
任何外在的事件都是中性的,没有好也没有坏,好坏是基于人的判断之上的。比如:狮子抓母羚羊。对于小狮子来说母爱太伟大了,对于小羚羊来说狮子简直就是魔鬼。但对于人来说这是自然规律。
外在事件我们左右不了,我们能改变的只能是自己内在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我们能改变的就是自己对这件事的“解读”。
人的情绪是怎么产生的?就是遇到的事不符合自己内心的标准。(这些标准就是信念,价值观和规条)
因此调试自己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才是我们可以把握的。
这就叫做“向内求”,也是儒家讲的“反求诸己”。
所以当你有了坏情绪,先不要着急发作,做如下几个步骤:
1.想想刚才发生了什么?使你产生了坏情绪。
2.我对这件事是怎么看的,才导致了坏情绪。
3.我对这件事还有没有其他方向的“解读”,这个方向是积极的一面。从而改变我的坏情绪。
那你可能会问了,凡事往积极的一面想,那不就是歪曲事实,掩耳盗铃,鸵鸟心态吗?
其实这条法则成立的一个前提假设是:
有效果比有道理更重要。
人是活在一些假设上面的,如果这一条假设可以让你的情绪变好,可以激励你把事情向前推进,产生的效果更好。那你就如是选择呀,管那么多干啥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