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开读《人间世》,开头还是直接讲故事,这篇用的是用颜回准备去卫国前与孔子的对话。
从对话内容,颜回说明了去意和依据,而孔子一一指出存在的问题,说明处世的危险,层级逐步提升,为引出正确的方法进行铺垫。
一、 颜回准备根据孔子的教诲去卫国思考治理卫国的办法。卫国的国君,正年轻,办事专断;轻率地处理政事,却看不到自己的过失;轻率地役使百姓使人民大量死亡,都失去了可以归往的地方。按照孔子的治理得好的国家可以离开它。希望去卫国拯救它。孔子答复他恐怕去到卫国就会遭到杀害。古时候道德修养高尚的至人,总是先使自己日臻成熟方才去扶助他人。如今在道德修养方面还没有什么建树,哪里还有什么工夫到暴君那里去推行大道啊。道德的毁败在于追求名声,智慧的表露在于争辩是非。名声是互相倾轧的原因,智慧是互相争斗的工具。二者都像是凶器,不可以将它推行于世。一个人虽然德行纯厚诚实笃守,可未必能和对方声气相通,一个人虽然不争名声,可未必能得到广泛的理解。而勉强把仁义和规范之类的言辞述说于暴君面前,这就好比用别人的丑行来显示自己的美德,这样的做法可以说是害人。害人的人一定会被别人所害,你这样做恐怕会遭到别人的伤害的呀!况且,假如说卫君喜好贤能而讨厌恶人,那么,哪里还用得着等待你去才有所改变?你果真去到卫国也只能是不向卫君进言,否则卫君一定会紧紧抓住你偶然说漏嘴的机会快捷地向你展开争辩。你必将眼花缭乱,而面色将佯作平和,你说话自顾不暇,容颜将被迫俯就,内心也就姑且认同卫君的所作所为了。这样做就像是用火救火,用水救水,可以称之为错上加错。有了依顺他的开始,以后顺从他的旨意便会没完没了,假如你未能取信便深深进言,那么一定会死在这位暴君面前。这段很现实精辟啊!!!
二、 颜回说“我外表端庄内心虚豁,勤奋努力终始如一”。孔子答复卫君刚猛暴烈盛气露于言表,而且喜怒无常,人们都不敢有丝毫违背他的地方,他也借此压抑人们的真实感受和不同观点,以此来放纵他的欲望。这真可以说是每日用道德来感化都不会有成效,更何况用大德来劝导呢?他必将固守己见而不会改变,表面赞同而内心里也不会对自己的言行作出反省,你那样的想法还是行不通。
三、 颜回说:“我就内心秉正诚直而外表俯首曲就”。孔子答复太多的事情需要纠正,就是有所效法也会出现不当,虽然固陋而不通达也没有什么罪责。即使这样,也不过如此而已,又怎么能感化他呢!好像是太执着于自己内心成见的人呢。
颜回想到的办法都行不通,孔子根据其想法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处世的危险,引出后面的正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