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社交时,不要把自己放在被评价的位置。
社交恐惧患者,大多都是把自己默认放在了被评价的位置。一言一行都担心别人会怎么样评价。其实,你不必这么在意别人的看法。
2.想表达意见时,最好经过深思熟虑。
单纯否定对方的观点,这件事除了打击对方以外,没有任何意义。
3.不再说“我应该”做什么事,而是说“我想要”做什么事。
一方面,这是积极的心理暗示;
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你了解自己内心最想做的事。
4.承认自己的缺点。
能够真实展现自我的人,其实才是最快乐的。
5.不因为分歧而生气。
大多数的争吵,只是为了证明自己是对的,对方是错的。
理解问题,比一味的因为分歧而愤怒要有意义。
6.降低对未发生事件的期待值。
如果对一件即将发生的事期待太高,往往更容易变得失望。
降低了期待值后,那些意外收获,都能增强幸福感。
7.以赞美回应赞美。
面对他人的称赞,不要下意识地否认,不好意思地说“没有没有”;
你完全可以大方地说谢谢,并且也赞赏对方的一个优点+一个小细节。
这样既能拉近你们的距离,也会让我们更加自信。(论商业互捧的好处)
8.做慈善,让我们更快乐。
积极心理学认为,娱乐带来的快乐转瞬即逝;而那些善意的举动,可以带来长期的满足感。
9.关注那些你下意识回避的情况,那往往是你内心深处的恐惧。
在《我们内心的恐惧》这本书中,有一个观点很有启发性:“社会鼓励女性表达自己的恐惧,却遏制男性承认自己的恐惧。”
男性有了害怕的事,就会被调侃为懦弱、无能。
这样的社会环境,导致很多男性选择通过说谎、生气、酗酒来否认、回避自己的恐惧。
但是,越回避,反而越会放大恐惧,造成心理负担。
10.不在不值得的人身上浪费时间。
比如说,以前有人给我发垃圾信息,我会很生气。现在我把这件事看成是一件好事,因为我可以通过这一行为筛选微信里的好友了。
所以,只要给我发“打扰了,我在测测你有没有删掉我”的消息的人,来一个就拉黑一个。
延伸版:在网上遇到杠精,我也不再争论了,而是直接说:“你说得对。”
11.克制自己的同理心。
在社交过程中,同理心可以让你轻松理解别人的情绪,成为一个高情商的人。但是,过强的同理心,只会把自己活成“讨好型人格”。
12.审视自己存在的偏见。
你以为自己足够客观了,其实也存在着很多偏见。
比如说:“女生数学没有男生好。”“王者打的烂的都是小学生。”
13.推卸责任,大多都是在为自己找借口。
“路上堵车了,我晚点到。”
这是在拿堵车,当作我们没有提前出发的借口。
“是因为他不配合我,我才没能把方案做出来。”
这是在拿别人的不配合,当作自己没有跟进的借口。
你对自己宽容一点,社会就会对你残酷一点。
勇于承担责任。责任越大,能力才会越大。
14.区分成功和成功的装饰。
《原则》中说,很多人把成功和成功的装饰弄混了。
成功是我们成为了自己想成为的人,
成功的装饰是拥有了某项(高价值的)物品。
当我看到别人买了某品牌豪车的时候,我很心动。但是,我不能够把买这辆车作为目标。
这只是一种生活的附属品,是成功的装饰。
如果我的目标变成了我想买什么,那我将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也就不会获得持久的快乐。
15.时刻检验自己的工作结果,及时调整工作策略。
自我感动没有用,老板都是以结果为导向的人。
16.面对不擅长的事,把话语权交给擅长它的人。
你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不要指望自己变成一个全能型人才,自己一个人单打独斗太慢了。
向专业的人虚心请教,这一点永远都不会出错。
17.检验自己价值的方法之一,是把自己放到市场上。
我的朋友剽悍一只猫说过这么一段话:
“什么是评价?评价不是别人说你哪里哪里很好。评价是别人愿意为你的能力花多少钱。”
18.相信成长性思维。
我们可以接受现在的不完美,但是要找出原因,并进行改变。这也是我的团队的价值观。
成长性思维的具体定义是什么呢?
心理学博士卡罗尔说:成长性思维的核心在于:自我发展、自我激励和责任感。
19.不要不敢和大佬接触,你一定有比他们更专业的地方。
以前不好意思和比自己厉害的大咖打交道。
现在觉得,虽然他们钱赚的是我的几十倍甚至几百倍,但是我在演讲上比他们更专业。
这是我能提供的价值。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不要错过任何一个可以改变自己的机会。
20.花钱学习,成长的速度最快。
你可以自己摸索。但是跟对了老师,你可以少走很多不必要的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