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曹操的纠结和底线
魏王曹操率领大军在汉中吃了刘备的亏后一路返回,八月到达了长安,十月终于到达了洛阳。
此时的曹操,非常需要身边优秀人才的帮助,因为现在依他本身的状况,已经不适合做重大决策。
当我们在处在消极情绪、身心疲惫的状况时,千万不要做重大决策。
汉中大片领地得而复失,让漂泊半生的刘备终于成了气候,坐拥巴、蜀全境及半个荆州。曹操此刻心里会再次回想起当年程昱、郭嘉劝自己“刘备,世之枭雄,久必不为人下矣。宜早图之”的话吗?
曹操当初降灭汉中张鲁之后没有继续前进,并说出了“得陇复望蜀耶?”这样的话,拒绝了刘烨、司马懿提出的意见,一鼓作气、消灭盘踞在益州刘备的时机就此失去;
后来从蜀中降卒口中了解到,刘备的军队听说曹公以迅雷之势拿下汉中后军心大乱,各种谣言漫天飞,军中一天受惊数十次,刘备斩首杀人都不能禁止手下人开小差。曹操心里后悔,再问刘烨,刘烨说时机失去了,这时敌人心神已安,班师回朝是最好的选择。
只好派夏侯渊、张郃驻守汉中,自己班师回朝。雄起的刘备不久后派大将黄忠、谋士法正率领大军进攻汉中。相持多日后,夏侯渊一味任勇,不知为将当有戒惧之心,分出自身一半兵力救援遭突袭的张郃;黄忠、法正的部分军队恰好与其相遇,最终夏侯渊因寡不敌众死于战阵。
夏侯渊是被自己的错误决策间接害死的吗?如果当时拿下汉中继续前进,会怎么样呢?难道自己真老了吗?
曹操心有不甘,再次征讨汉中,刘备这个大耳贼据守汉中关隘不战,相持数月,曹军死伤甚多,劳而无功,大军返还。
回到洛阳,事情一团糟。
响应关羽的流寇像群蝗一样在周围的土地上作乱,百姓苦不堪言;关羽这是要让百姓对政府失去信心,让曹操失去这片要地的民心。
曹操很清楚自己根本不会派人去收拾这几伙贼寇,此时此刻就算想管也没有能力去管。解救樊城、襄阳才是根本,而那些流寇,关羽若是军势不利,自会作鸟兽散去。百姓嘛,暂时是顾不上了。
更令他伤心的事,莫过于和他有着三十年情谊的于禁。身受器重的于禁下跪乞降,而跟随自己时日不长的庞德却叱敌不屈,终被斩首,消息传来,六十五岁的曹操不禁吁叹不已,老泪铺面。
三十年时间都无法看清一个人吗?
此时此刻,徐晃、曹仁能打得赢关羽吗?
我想,曹操此时心里又会浮现深孚众望的于禁,最终折损了自己大部分精锐人马。徐晃会不会也令自己失望?曹操的后背会发凉,心里会担忧吗?
目前郏县已有流寇与关羽的人马,离许都太近了。曹操打算避其锋锐,把在许都的天子迁移到别处,防止意外。
曹操的底线:绝对不能承受失去许都、失去皇帝的风险。
我们用了不少篇幅介绍曹操此时的境况,大家能不能感受到一丝狼狈和悲凉:一个创业者,一把手,同时也是一个老人,近时连遭打击和挫折,军事的失败,老下属的背叛、亲族的死亡、优秀下属的被杀以及现今危在旦夕的曹仁,甚至自己的政治基础也被威胁。如果说年轻时的曹操凭借过人的精力,还可以处理如此多的事情,但现在他真得有点力有未逮了。
没有完美的个人,完美的团队则可能会有。事业越大,越需要别人的帮助。
2.司马懿、蒋济的方案——拨云见日心洞明
还好曹操具备一流的职业素养和优秀的习惯,迁都这样的大事自然要公开讨论,曹操在众庭之上讲出了自己迁都的想法,听听大家的意见。
司马懿、蒋济不同意迁都,并说出自己的看法:
于禁等为水所没,非战攻之失,于国家大计未足有损。刘备、孙权,外亲内疏,关羽得志,权必不愿也。可遣人劝权蹑其后,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
第一句:于禁等为水所没,非战攻之失,于国家大计未足有损。
于禁失败,实在是运气不好,被大水淹没,并不是我们技不如人打不过关羽;这样的失败并没有动摇国家的根本。
司马懿和蒋济的意思是,虽然于禁失败了,而且目前关羽气势滔天,但是我们之前的既定方针和应对方案依旧正确,足以应付眼前的局面,继续执行就好。迁都作为国家大事、国之根本,目前还没有必要。
继续执行什么呢?自然是支援樊城,依靠徐晃。
如果看过之前《读三国(5)|襄樊之战中的曹仁、满宠——书上几十字,汇聚十年功》这篇文章,我们可以知道,现今的局面满宠早已料到了几分:
胃口很大的关羽在消灭于禁后,兵力部署上已显现出可能袭击许都、袭扰周围大片土地的意图,但只要樊城一日未被攻破,关羽就不可能抽出全部兵力北上,对其它地方造成不了致命的威胁,不然还需要那些流寇干什么?有实力关羽早就派自己人四处攻杀掠地了。因此只要守住樊城,就是保住了洪河以南大片的土地不丢失。
曹仁的樊城和吕常的襄阳皆被围攻。樊城是个小城,相比襄阳更容易被攻破,因此最关键的还是樊城。只要尽全力保住樊城,就不会面临迁都这个选项。至于那些流寇,平掉关羽,自然就会投降。
司马懿、蒋济的第一句话,是帮曹操稳住心神,树立信心。并进一步说明:领导,您依旧英明,所做的部署都是正确的,我们不能跟老天爷较劲是不?但您要迁都可就错了,既然之前的战略安排都是正确的,我们继续执行就好。
如果司马懿、蒋济给出的建议仅仅是这样,让曹操不要慌、不要怕,继续执行之前的策略,估计曹操多半还是会迁都,而且司马懿和蒋济还应该被拖出去斩了,在他们所处的这个官职和看事情的高度上,只看出问题,不能给出进一步的方案和理由就是耍流氓,曹操该怪自己用人失察了。
司马懿、蒋济给出了方案,你可以想象当时曹操眼界骤然间开阔起来。
第二句:刘备、孙权,外亲内疏,关羽得志,权必不愿也。
这不就是根据人心人性之间的恩怨冲突,善加引导利用为我服务吗?
这是争霸天下的战场,不是拳击赛啊,不是一对一,不能光想着我方阵营的资源该怎么调动,目前就那点家当,已经凑不出多少能用的。不能光想我该怎么出拳,这胳膊、腿已经伤了元气,需要时间恢复,哪还经得起大折腾。
忽视了世界这么大,不只有我和你想去看看,还有好多人也想呢。
不远处,不是还有个追求进步的优秀青年孙权在旁边两眼渴望地盯着?让他出手,好处我们一起分。
职场杠杆原理一:用别人的资源,办自己的事。
不要光想着调动自己的资源,也要想办法调动别人的资源,格局要宽广。
套用一句《三国杀》中曹丕的台词:我的是我的,你的还是我的。
第三句:可遣人劝权蹑其后,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
大家重点注意这几个字:许割江南以封权。
江南的许多土地,在赤壁之战后,基本就不处在曹操的控制之下。一直都是刘备、孙权和其他小势力的地盘。
本来就不是我的地盘,我就大方地赠与你,这样以来,反而还显得我很慷慨。
职场杠杆原理一升级版:让别人用他们自己的资源去打拼,去取得他们本来就想要的东西,最后还要记你的好。
本来就不是我的,你有本事拿走就是你的。
这一手玩得最出神入化的就是刘邦,不管是对抗暴秦还是项羽,封官许愿是十分大方,本来就不是我的地盘,就不在我的控制之下,对手底下人说:那块地方打下来就是你的!
而项羽自始至终都不明白这个道理,因为他觉得这个地方即使现在不是我的,凭借咱“力能扛鼎”的能力,以后也会是我的——所以全都是我的。拿自己家的东西去送人,谁不心疼啊?
就像那个故事,美国有个远方亲戚给你留下了一大笔钱去继承,结果后来发现没有留给你。那可是一大笔钱,原本是我的!其实既没得到,也没失去,对吗?
司马懿、蒋济灵活运用了这招。灵活在哪里呢?
因为曹操手里有皇帝啊,名义上所有地方都是皇帝的,地盘是人家封给你的。衰弱的汉室他没有控制权,可他有话语权。这个无形的东西很厉害啊,皇帝封给你孙权的东西,你敢不要?
孙权看懂了,马上顺势而为,向曹操称藩:以后咱可不是割据一方的豪强,而是有了正经的编制,也是公务员。我要去向关羽讨要国家封给我的领地,我有什么错?
3.孙权:我是拿着匕首的“小郭靖”
大家如果觉得曹操阵营就这么轻易地利用了孙权为自己服务,那孙权是不是有点傻?
根据史书字里行间的推断,孙权和曹操对彼此的意图都是心知肚明,那孙权就甘心被利用吗?
政治人物都是务实的。孙权这么做,对自己好处有几点:
1.得实惠。本来荆州就全部都该是我孙权的,当年看在刘备面子上,一起分治荆州,对抗曹操;可是关羽一直瞧不起我,多次侮辱我,那就别怪我了。
2.补短板。我们知道孙权占据江东,擅长的是水战和山地战,而平地陆战因为地形特点的原因,在江东没有大规模练兵的条件,尤其是骑兵作战;一旦占据荆襄之地,不但物产丰饶,而且有大片的平地,这对自己的步骑军队建设、练兵有很大的好处;
3.占主动。大家都知道隆中对,诸葛亮的意图就是刘备占据荆、益二州,可以两路齐出,挥兵北上,图取天下,拥有战略主动权和跳板;荆州对你刘备有如此的好处,那对孙权也是一样,问鼎天下,难道不是每个英雄健儿的雄心梦想?
4.除危机。这点怪关羽。关羽的威胁实在太大,深通兵法,骁勇过人,实力雄厚;又不重视两国盟约,自恃功伐,傲慢无比,让孙权危机感倍增,一旦关羽拿下樊城,实力坐大,堵死了孙权的发展空间,孙权自己在争霸的舞台上还有戏吗?
刚好不久前关羽又做了一件让孙权恼火的事情。
关羽治下的南郡守将糜芳和公安守将傅士仁,嫌关羽一向轻慢自己,在运粮这样的后勤保障上偷工减料。水淹七军后,关羽又新纳了于禁三万降卒,派军队把这些人押往江陵。而自己又围攻樊城、襄阳几个月,最近竟然和樊城的曹仁一样,也出现了粮食乏绝的情况。
关羽仗势欺人,派军队到孙权的地盘抢了人家的粮仓(原文:擅取权湘关米),在他眼里,孙权就是个小屁孩,你敢把我怎么样?这次粮食权当是借的都抬举你了。
孙权此时相当于《射雕英雄传》里的小郭靖,关羽则变成了“铜尸”陈玄风,曹操、徐晃、曹仁、满宠就是一时打不过敌人的江南七怪。
陈玄风觉得郭靖就是个小孩,根本没放在眼里;郭靖为了解救自己的师父,趁其不备,一匕首刺入陈玄风要害;
江南七怪光指望自己的话,估计全死在陈玄风和梅超风手里了。
孙权的实力可比小郭靖厉害多了,而关羽也没有修炼出陈玄风那样刀枪不入的硬功夫。
4.总结复盘
曹操当时的思维逻辑是线性的和当下的:
郏县附近有敌人——郏县离许都很近——皇帝很重要——没有办法克制郏县的敌人——迁都
司马懿、蒋济的思维逻辑类似围魏救赵:
郏县附近有敌人——怎么样才能没有敌人——打败围攻樊城的关羽——如何打败——自己没有实力——借助别人的力量——怎么借助——利用矛盾
因此,如果您看到这里,从这次事件中,总结出做重大判断、决策时需要的几点:
1.抽离当下,统视全局;
2.倾听他人的意见;
3.要有容人的胸怀,不然你是听不进别人意见的;
4.收集做决策的选项,越多越好;
5.在时间和空间的维度上,反复对比各个选项的优劣;
6.养成好的习惯和职业素养,当你精力不济时,习惯的力量和职业化素养会帮助你不犯较大的错误;
7.复盘总结,将事情在脑中来回的演绎,不要放过当时每一个细节和想法,这很难;(我一直想要是这点做好了,炒股、投资都能赚钱了)
下一篇,讲述曹操和孙权的战略互动和军事行动,关羽的危机就要来了。希望大家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