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继续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发现自己陷入了一个思维泥潭:我要和这本书的作者保持不同的观点,才能证明我写的读书笔记有价值。
毕竟豆瓣里面评论都很差,显然这本书并不被大众认可。我也以先入为主的观念,想去批评这本书的不足,去揭露这本书的漏洞。但转念一想:即便证明了这本书不值一读,对于我、对于读者有什么帮助呢?
这本书是一个大杂烩,什么都讲一点,但都没讲透彻。不过它也有自己的特点:故事多、趣味性好、简单易读。
现在的人都追求干货,寻求的是一种简单易消化又实用的知识。但事实上,想要解决实际问题,需要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去系统学习。不少人没有这个时间和耐心,有些都还没有这个意识。
大家也知道投资自己是最好的方式。比如资本寒冬,经济下行,觉得应该去学点经济学;职场险恶,人心难测,觉得应该去学点心理学;知识付费,红利未褪,觉得应该去学点文学写作......
但人都有惰性,也会畏难。经济学复杂的公式、心理学厚厚的教材、写作课程反反复复的改稿......都轻而易举地阻挡住大家前进的脚步。
这个时候不是继续去灌输复杂的知识,也不是强调学习的重要性,而是要用简单、有趣的知识带领人们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真正对一件事感兴趣了,人们才会真正接受和思考一件事情。用简单、有趣的知识帮助人们获取一定的成就感,才能让人建立起学习的自信和兴趣,逐步去学习更高层次的知识。
写读书笔记,应该是对作者观点的一些补充,对不同意见的探讨,对更高层次知识的拓展,而不应完全的接受或批判,更不应为了追求“不同”而“不同”。
我想大多数给这本书差评的人,应该没有读到最后,没有看到作者在跋中写的文字:
德国作家赫尔曼.黑塞写的名著《在轮下》里说:“面对呼啸而至的时代车轮,我们必须加速奔跑,有时会力不从心,有时会浮躁焦虑,但必须适应,它可以轻易地将每一个落伍的个体远远抛下,甚至碾作尘土,且不偿命。”
如果你能够在车轮下跑得再快一点,请一定回去,拉拉那些快要失足在车轮下面的人......并不需要伟人,我们这些平凡的小人物,一样可以用自己的生命,为这个世界做些什么。慢慢地,慢慢地改变这个车轮的方向,请你一定记得。
作者当然知道简单的知识并不能改变大家的命运,他自己也有很多困惑,也不确定自己写这本书究竟有多大的作用。但他在行动,在分享知识,在鼓励大家学习和尝试。希望让光能照到更多的人,给予大家温暖和希望。
从豆瓣的评论看,还是有不少人觉得这本书对自己有帮助的,或许这本书给了他们鼓励,或许这本书给了他们学习方法,或许这本书真的启发了他们的思考。一本书肯定有局限性,但绝不会没有可取之处。
记得拆书帮曾经提到过一个概念叫“赴会新知”。即用旧知赴会新知,以为自己看透了、读懂了。想想也是,如果只是将原文的内容进行缩减版的“重述”,那似乎没什么了不起的。
在阅读的时候,我们需要独立思考、静心思考,写读书笔记是个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