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百年里出现了十二个国家,彼此相对而立。十二个国家疆域由大到小分别是:
占据北部大半地方的羲国、苌国;
东南部的渟国;
西部的宸国;
东南部的楘[mù]国;
西南部的卜国、炅[guì]国;
西北部的霁国、囸[rì]国;
东北部的槜[zuì]国、织国;
东部的麓国。
十二个国家相对而立,彼此之间战争不断,却又维持相对稳定局面,无法吞并彼此。
又三百年,霁国通过变法与改革,使国家以极快速度强盛起来,仅用十年,便扫平了大陆上其他的国家,实现了大统一。而让大陆实现了统一的这个霁国君王,被称为武威帝。
武威帝在位十七年,下令统一文字、语言、度量衡;收天下兵器,招收天下手艺高超的铁木匠,冶铁铸造和改进农具,使农业生产水平大大加快,地方各地仓廪丰实;为安抚十一国遗民,武威帝下令全国三年赋税、丁税减半,使农耕其田而不慌;设立精英卫,上暗察百官,下查探其他国遗民动向与百姓民生;设立书塾,凡满六岁,必要入书塾一年,识文断字,且一年内束脩全免……种种政策落实到位,霁国在十几年间走向更为强盛的道路。
然而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即便是强大如霁国,却也避免不了朝代的衰败与更迭。
维持了一百多年的霁国统治,最终被内乱打破。霁国最后一位帝王擎应,在百姓起义军闯进皇宫时,被迫自尽而亡,自此霁国不复存在。
起义军分别有三个领头人,他们划分领地,各自占地为王,以自己的姓为国号。占据最北部的起义军建国,国号“明”,西南部起义军建国,国号“西”,东南部起义军建国,国号“臻”。在破灭霁国后的三十年里,彼此之间多起战争,由于最后他们谁也无法吞并谁,加之海外贼寇的侵略,所以明国、西国、臻国相约于鹤江江边签署了停战协议。
直至今日,三国鼎立的局面犹在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