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自己的定位是写作,包括工作上和兴趣上。
我昨天的经历,态度非常地努力。工作上完成一篇稿,写作上完成一篇稿。体会是:(1)这两个稿完成的太磕巴,感觉并不好;(2)尽管写的不好,但也有好处。好处是执行力带来的,知道了哪里不好,以及以后应该怎么调整。
分析一下为什么感觉不好
工作方面,我不想再做这样的复制、黏贴或伪原创。复制拼凑的东西,连自己都不是特别懂,这样的文章有什么价值?发给别人,是不是也浪费别人的时间?哪怕我去做新闻速览,让部门同事快速看新闻,这也是一种价值啊,都比这个强。
写作方面,我根据写作教练教的,为了写而写,去拼凑。努力完成了一篇稿,在简书上发布了,但是我感觉不太好。举的例子是网上搜的,没有真情实感。结构是拼凑的,逻辑性我觉得别扭。作为作者,可以多一些真诚,文字间读者是能够感受到的。举的例子尽量是自己的,有自己的真情实感,或者读完后自己内化后的,有自己的独特体会。
晚上自己看了一会央视的视频,为什么选择央视呢,因为央视媒体人的素质,自不必说,都是国内顶级的,我有意跟他们学文学素养和思考力。有的主持人讲得特别好,思维能力、语言表达、文学素养都值得学习,我可以把文字打出来,分享给大家。以后再也不拼凑文章了,没意义。
今早上在车上又读了一会书,读了《看见》。多看书的体会,觉得自己灵魂的厚度增加了。意犹未尽,还想接着看,只是快下车了。
做一个真诚的人,匍匐前行
特别喜欢仓央嘉措的诗:那一年,磕长头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其实,不光可以用在爱情上,也可以用在工作事业上面。我们可以对工作事业少一些套路,多一些真诚,用这样的“匍匐贴地”的赤诚之心去对待。
就像做一个清洁工,做一个卖煎饼的等等,只要对社会有价值,我觉得都是好的。工作上,我整理完素材后,尽量理解了再去写。写作上,如果实在写不出,我可以去输入,多看视频或多阅读,然后拔词或抄书。如果要写,一定写真实的,或内化后的,或思考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