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写作,虽然不是强项,也没有那么热爱,但我还是比较喜欢写的。
从初中开始,受语文老师的引导,要求我们每天都写500字,不限内容。刚开始就是每天凑字数,写不出来就抓耳挠腮,后来写的写的就会写了,每天发生了什么事,自己的所思所想,以记日记的形式写下来,慢慢的,写作文也没那么发愁了。
后来就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一写就是十年。
工作以后,又是结婚、又是装房子、又是生孩子,就逐渐断开了。我知道,其实这些都是借口,关键是心静不下来,忙着享受生活、享受人生,每天忙碌的生活状态,让我停不下来思考,人也越来越浮躁,对未来也越来越迷茫,我知道我已经把自己丢失了。
就在我迷失方向之际,突遇重大挫折,没有任何预兆就患了一场大病,这时,我的脚步才停了下来。养病期间,我读了很多书,那个曾经爱思考的女孩儿又满血复活的回来了。我又开始疯狂的写了,有了思考的引导,又有了积攒多年的感悟,终于可以理清自己的思路,深刻剖析自己,让自己更了解自己。
通过一段时间的写作,思路越来越清晰,行动也越来越迅速。自去年三月开始,已经写了五十多篇文章,大约六万字,去年一直在印象笔记上写,经常是一写就停不下来,虽然都是想到什么写什么,还没形成自己的风格,但回头再看,其中记录了很多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悟,这是多么宝贵的财富。
今年,为了督促自己更加认真的写作,我正式开通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我会努力一直写下去,不为别的,只为不能把自己再弄丢了,要时刻清醒的认识自己,让自己活得更有价值更有意义一些。
对于一个不写作的人来说,他看一本书或者一部电影的投入度就没有那么高,因为他不需要记录什么,所以错过了也就错过了。
但是对于一个经常写作的人来说,因为他需要搜集素材,所以他会更认真地去对待每一本书和电影,或者说他会更加认真地生活。因为只有这样,当他面对屏幕的时候,才会有话可说,有文章可写。
所以说写作只是一种手段,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加仔细地体会生活,思考那些容易被我们忽略的细节,逼着我们不断前进,直到有一天发现我们已经成长为理想中的那个样子。
写作并不需要像流水账一样记录每天的生活琐碎,只要是今天你所想到的事情,做过的思考就可以先记录下来。
写作还有一个好处,就是给孩子做榜样。
你希望孩子养成什么样的习惯,你就先去践行,孩子看到了自然会去模仿。如果一件事情你觉得对,但自己却不做,只是一味地指望孩子去做,那说明这件事情并没有那么好。
持续写作是锻炼学习能力、锻炼思考能力、锻炼分析能力、锻炼沟通能力的最直接、最低成本的方式。输出还可以倒逼输入,督促自己看更多的书,不断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
我们不能为了阅读而阅读,而是要注重阅读之后的思考,思考时的记录,记录之后的践行。做到这些,才是真正的阅读。
人与人之间的很大的一个区别就是元认知能力的有无和大小,我理解的元认知就是时刻内观、自省,不断修身养性、不断修正自己,进而传道授业解惑,造福大众。这好像又回到了佛教的本真,人活着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呢?这个题目很大很深,需要好好思考,下次试着写一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