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好,今天继续分享最近读的书,希望对你有启发。
01
社会发展的节奏越来越快,职场环境的变化越来越大。
曾经的一份工作可以干一辈子,现在是一份工作只能干一阵子。
不是人们喜新厌旧,而是商业生态变化了,太多人为生活所迫。
即便没有,也有一条35岁的隐形线在卡着,一线分隔,两种人生。
也难怪人们的职场焦虑与日俱增,尤其是疫情反复这几年。很多人都梦想有所改变,却不知道从何入手。
这本《商业模式新生代(个人篇):一张画布重塑你的职业生涯》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全书的主题,就是帮助我们正确认识自我价值,快速设计出优质的个人商业模式,及时把握职业和人生机遇。
具体内容上,全书从一般的商业模式的介绍开始,先帮助读者先形成对商业模式的认知。
然后,聚焦个人商业模式,从核心资源、关键业务、客户群体、价值服务、渠道通路、客户关系、重要合作、收入来源、成本结构9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
同时,围绕自我定位、人生目标、自我调整、模式设计与测试引导读者做延伸思考。
针对不同领域、环境的个人商业模式,书中分享了很多实际案例,看完很有启发。
总的来说,这本书通过简洁但完善的解决方案,以系统化的方式帮助人们优化最重要的个人商业模式,最大限度消除职场不确定性,适应快速剧烈的商业变化,创造更大的个人价值。
如果你想优化自己的商业模式,推荐你看看这本书,一定会受益匪浅的。
02
这本书想要告诉我们的是,如何改变思维习惯,形成更深层次的认知,从而把握事物发展内在逻辑,洞悉商业世界本质及趋势。
全书内容,主要围绕三个方面展开,分别是:规律、商业、思维和人性。
在每个部分,都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热点和难点,给出了认知突围的破解之道。
书中观点,基本都是从现象切入,对底层规律做了提炼总结,努力把握其中本质。
可以看到很多有态度又有趣的观点,比如说:
四大天规
一个人的名声不能大于才华、一个人的财富不能大于功德、一个人的地位不能大于贡献、一个人的职位不能大于能力。
商业5.0时代
1.0时代是利润差价思维,2.0时代是单品海量思维,3.0时代是增值服务思维,4.0时代是号召力思维,5.0时代是小众品牌思维。
商业的流体化
未来所有的东西都是一种流动的状态,包括各种平台、产品、服务,都在从固定不变的,变成可以组装、共享、迭代的。(关于这点,强烈建议阅读《必然》)
断点思维
面对不可预测的时代,打破“线性思维”逻辑的限制,牢牢坚守一个“点”(核心竞争力、核心价值),做到价值聚焦,实现以不变应万变。
智商过剩
我们进入了智商过剩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忠诚大于能力,人品大于见识,放心大于鼓励。
当大家都在变得更聪明、更好看、更勤奋时,我们最应该做的是变得更质朴、更用心、更走心。
......
类似这样的内容还有很多,推荐你看一看,让大脑做做体操。
03
这是一本关于时间管理的书。
作者是学习达人,学业、创业两不误,学习和工作效率超高,同时作为自由撰稿人,经营着自己的学习类博客和网站,引领了一股学习风潮。
在书中,作者全面总结了自己的学习和工作经验,为大家分享了99个提高效率的时间管理技巧。
这些技巧,都是简单易懂,都很容易上手,适合不同情境和工作的人使用。
全书分为7个章节,分别是:
克服拖延症、做事更有条理、保持活力、把事情完成、让你的日常工作自动进行、生产效率黑洞、做对的工作。
每个部分,包含数条时间管理技巧,既有理论依据,又有使用方法,以及如何融入日常的窍门。
如果你深陷于一堆事务,想提高自己的效率,进而改善工作、享受生活,那么不妨把这本书作为工作手册,按照书中指导去践行并优化。
相信不久以后,你就能重新获得掌控感,让工作和生活焕然一新。
04
推荐语说这本书是“全日本最会生活的男人55年经验总结,100条基本生活实操箴言”。
看过之后,我倒是觉得,这是松浦弥太郎的私房菜谱。
就内容的全面性看,全书涵盖了烹饪、收纳、旅行、家居、人际交往等生活的方方面面。
其实,书中主要内容,都是居家、旅行、交际等场景下形形色色的美食,以及详细的做法。
没错,真的是菜谱既视感。尤其是书中那些精美的菜肴图片,真的是让人看得很有食欲感。
精致菜肴只是外在表现,内在热爱生活的心灵才是最本真的。
透过松浦弥太郎的生活美学,我们可以看到亲自做饭、收拾家务等繁琐日常中的小美好,从一些细碎的生活细节中感悟到小确幸。
生活的幸福感,就是这样一点点丰盈起来的吧。
05
无论是个人商业模式升级重塑,还是深层认知的构建,都需要我们勇于打破过去思维框架,从零开始重新认识常见的事物,在日常中发现不寻常。
无论是提高时间管理技巧99条,还是精致生活的几十款菜肴,都需要我们认真对待自己的时间、心力,将有限的精力运用在美好的事务中,在繁忙中享受惬意的生活。
每一天都恒常如新,每一天都独特唯一,值得好好珍惜,注入全部身心。
与其疲惫应付,不如主动转变思路,从自我掌控开始,集中注意力,从小处起步,逐渐改善和更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与你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