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打工人”一词在在互联网引发热潮。一夜之间,不论是朝九晚五的上班族,还是在工地里搬砖的工人,人人皆可称自己为“打工人”。“没有困难的工作,只有勇敢的打工人。”在这看似励志的话语中,可以看出一种颇具时代底色的年轻人的生活态度,他们以戏谑的方式来对抗社会中的矛盾,以自嘲来抵御遭受的困难,在时代的洪流里一边抵抗一边妥协。“打工人”不仅仅是互联网娱乐文化下的产物,更反映着年轻人们潜藏的痛苦与压力,以及清醒的自我认知。
“打工人”是万千年轻人生活方式的缩影,是以自嘲与调侃来排解压力。“打工”在当下互联网语境中已经不再指单纯的工作,而包含了更广泛的“为生活打拼”的意义。所以一时之间,人人都可以说自己是“打工人”,一个个渺小的个体因“打拼”这个共同的目标聚合起来,“打工人”就成了这一代人的集体共识。而且,“打工人”一词并不包含着对他人的贬低,而多用来形容自己,它天然地带着一种自嘲的底色。当工作中的不顺遂、学习中的艰辛、生活的压力都降临在年轻人身上时,一句“加油,打工人”便是最好的自我排解方式,这种无伤大雅的调侃其实是在将压力与挫折用戏谑的方式解构,在自嘲中释放掉压力,在共鸣中找到归属。
务实的“打工人”将生活的美好幻影戳破,还原出最真实的底色。如果说前不久的上海名媛拼单群是戳破了对优越物质生活的美好想象,那么“打工人”则更是让人直面残酷的现实。不论是精英、白领,还是饱受加班折磨的“996们”,亦或是纯干体力活的农民工,撕去华丽的表象后,每一个个体已然没有任何不同——都是被资本家们压榨剩余价值的劳动者。“打工人”正是应验着那句“认清形势,放弃幻想”,它打破了如今的消费主义文化创造的虚幻泡沫,直指社会的矛盾根源。年轻人的付出与收获并不成正比,他们的需求无法在奋斗中得到满足,但这“打工”的步伐却从不能停下。可庆幸的是,“打工人”一词虽有些许残酷,但并没有呈现出任何悲观主义色彩,它更像是一种觉醒与和解,一种年轻人与社会、生活、自己的和解。
当代年轻人需要的也许只是一个抒解压力的出口,不要剥夺他们“抱团取暖”的权利。互联网时代下,科技消解了人与人之间的地理距离,却无法让人们的心灵依靠得更加紧密。而“打工人”正是一个连接的纽带,它以其强大的感染力吸引着无数渺小的个体抱团取暖,它以一种身份认同唤起集体共识。这种放低自己寻求同类的态度引人深思,而无处排解的压力才是问题的根源。戏谑与狂欢背后,这种普适性的压力与社会矛盾都应该被看到,也都应该被重视。人们的职场诉求问题得以解决,反过来能够调动民众的工作积极性,促进经济更快更好的发展。
“打工人”一词的火爆,不应只看到其娱乐性的一面,而更应该对其背后千千万万的群体予以关注,以戏谑来抵抗压力是这一代人的集体共识,而公众意识的普遍觉醒也依然彰显着时代的进步。
作者:石丽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