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要说明一点的是,努力对一个人很重要,大家千万不要看到题目就上来直接攻击我。
然后,我为什么要划一个界限,要定在30岁?其实对有些人来说,25岁也行,20岁也行。
但是对大部分人来说,我觉得三十岁是人生很重要的一道分水岭。
30岁之前,一般是努力大于选择,像小的时候,小学中学大学,基本上我们没得选择,大部分人都是按部就班的沿着这条路前行。
尤其是一些农村的学生,上到初中的时候可能会考不上好的高中,这时候是需要作出一些选择的,要么考一个职业技术学校,学一技之长,出来之后干点技术工种。
要么是复读考一个好的高中,继续大学之梦;要么干脆放弃学业,在家里帮父母减轻负担,
这时候的选择重要吗?很重要,因为直接决定了未来的生活轨迹。
像长途火车一样,这是人生第一次变轨。
但是这些选择基本上都是父母和身边亲朋好友在帮你做抉择,自主权并不是很高,很多人也不清楚自己究竟选择哪条路更适合自己。
更多的都是走一步看一步;然后到了高中,这时候,大部分是没得选择的,因为高中是最苦的学生生涯,努力是远远大于选择的。
之后选大学选专业,更多的都是听取身边师哥师姐和老师的建议,自己的选择权其实很小。
然后到了大学,毕业了找工作;找什么样的工作,进国企还是进私企;大家的概念还是很模糊,只是普遍觉得私企拿的多升迁的概率大但是挺辛苦。
国企一开始拿的不多工作比较稳定轻松,父母脸上有光但是人情世故很重;这时候的选择是一个概念很模糊的选择,出去之后发现也未必如当初自己想的那样。
之后买房子结婚生子,到了三十岁,很多人也真正稳定了,有妻有子有房有车;这时候,我就觉得选择比努力更重要了。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人到三十,心智已经很成熟了,自己也成家立业了,开始有一些社会责任感,也可以真正的自己作出一些选择了,而不是像以前一样,依赖父母依赖朋友。
这时候的自己,努力也很重要,但是选择更为重要。
因为如果选择的方向错了,再努力十倍也于事无补。
我一个朋友,在国企上班,很老实巴交的那种,虽然在国企做事很较真,得罪了一些人,但是不影响他在国企稳定的生活,后来受了一些朋友的蛊惑,挣扎了好久辞职了,开了一个餐厅。
然后因为性格的原因,不太擅长与人打交道,基本上客人找老板一起坐一坐,他都不上坐,然后吃饭多少钱就是多少钱,少给一块钱都不行,很有原则性。
然后开了不到半年倒闭了,说要再回国企,进不去了。
这是一个很典型的选择比努力更重要的例子;你说我这朋友不努力吗?他绝对比一般人都要努力。
每天起早贪黑,后堂买菜每天都要算的很清楚,有时候还自己去帮厨;但就是生意不行。
很简单,他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做了一个错误的选择。
我常说,这个社会上,没有人是一无是处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心中都有一个小宇宙,一旦找准了自己的定位,放到了合适的位置,小宇宙就会爆发出大能量。
而这个过程,并不是努力的结果,而是选择的结果;选择什么样的伴侣,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选择跟什么人,这都很重要。
但是身边不少人过了三十岁,做一些事还是喜欢听取别人的建议;听取别人的建议固然重要,但是你首先要看看他在这个领域有没有什么建树。
如果对方只是比你多吃两年盐,只是长的比你老成一些,你听他的建议,最后顶多只是变成和他一样的人。
这时候的你,是要自己做出自己的选择。
就像一些特别孝顺的朋友,什么都听父母的,我觉得这是一种很愚蠢的孝顺方式,什么都听父母的,除非你的父母在你所要选择的事情上更专业,否则听她们的,就会变成她们的思维方式,最后也只能成为你父母那样的人,而不是有所改善和提高。
正确的孝顺方式应该是听父母的话,然后按照自己的选择去做事。
毕竟30了,心智已经变的睿智了。
最后想说的是,选择是一个过程,一个思维的过程,并不是盲目的做出抉择。
而选择之后,还是要回归努力;否则做出了明智的选择,最后不努力还是会一切归于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