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我们听惯了“日久生情”,很多人都说“水滴石穿”“日久生情”,可是阿好今天想说“日久生情”其实是个伪命题,因为日久生的“情”未必是你想要的那个“情”。
父母劝你嫁给对你好你却不爱的那个人时,他们常常会说:“你说人家不好,可是我看人家就挺好的,你怎么还委屈的不行?”
通常会有人接一句“那么好,你自己怎么不去?”然后父母长辈肯定会被这句噎住,然后说这话的人肯定会被教育一番或者还有免不了的会伤感情的争吵。
情商高的会说“他真的很好,可是有什么办法,就是不喜欢。”纵然还有下文,气氛会缓和不少。
一、日久生情
接近性会影响喜欢的程度,人存在一种一般倾向,那就是只是由于仅仅曝光就会喜欢某种客体或者人,你对某种事情或人了解越多,你就越喜欢它。而这里的仅仅曝光是说你会越来越喜欢临近你的人。
小月和阿远经常在同一个公交上相遇,因为常常碰到,一次小月提了很重的文件,阿远给小月让了坐,聊起来发现两人的公司在一条街上,阿远说了句真好,日子久了便熟悉起来,最初,是小月喜欢阿远,常常做两份便当,一份给自己一份给阿远,阿远常常吃着小月做的便当想,要费多少心思才能做出这么好吃的便当。
阿远吃了一个月小月做的各种便当,发现她和自己一样外冷内热,不吃香菜,不吃薄荷味的口香糖,同样幼稚的喜欢玩贪吃蛇的游戏,对待喜欢的人可以掏心掏肺,对待不喜欢的人如秋风扫落叶一般,诸多相似,小月出差那个周,阿远打电话问小月,你能不能一直在,一直在我身边?小月对着手机说,不要用手机说这么隆重的话,要面对面地说才行。阿远说,成。
两个原本不了解的人,倘若日子久了,在一起的时间多起来,慢慢熟悉,发现两人之间竟然有那么多相似的地方,比如价值观,比如生活习惯,越了解越喜欢,越喜欢越想去了解,相辅相成。
二、日久生“情”
如果说感情真的可以慢慢培养,日久便能生情,可是徐志摩和张幼怡呢?他觉得是自己委屈娶了很“土”的她,可是,其实是她下嫁于他,即便如此,她在他眼里始终“土”,七年还差两个月的婚姻,我们的才子毫不留恋地放弃了。张学良和于凤至呢?他觉得他迫于“张大帅”威严和作为“爹”给他的压力,被迫取了她,一生唤作大姐,未曾生出爱情,最后,他留在身边的那个人终不是她。
日久有时未必能生出来情,相反生出来的却是厌也可能是倦或者惧。记得,在某个综艺节目里有位女嘉宾谈到,曾经被一个男生喜欢,每一次下学,他都在站牌上等,拒绝了一次,依然如故,她说,下了公交以后看见他的那一刻最深切的感受不是别的,是害怕。
年少时,总有些傻姑娘,一味地去付出,总是固执地相信,时间久了,他就会爱上自己,可是事实是,你付出的越多,便越期待他有一天爱你,可是他会不会爱上你答案是未知的,当然他有百分之五十的可能爱你,在没有碰见他爱的那个人之前,他也有百分之五十的可能会讨厌你,你的付出对他而言只是一种负担,当你放下那份执着,他反倒觉得解脱。然后在某一天突然明白,他对你日久生“情”,只是这“情”不是爱情,仅仅是一种悲悯之情。
每个人爱的体验、情感体验是不同的,这是个体的差异。
虽然依恋模型告诉我们,当一种关系能满足重要的,在任何他人那儿都得不到满足的需要时,那么人就很可能愿意保持这种需要。至于期限,有谁能说得准呢。
虽然我们总是说“日久生情”,但也有人彼此情投意合是不需要很久的事。
经历过爱情,看过太多故事,太多离合,有谁还能那么坚定地相信日久生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