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人说他在高中时把试管写错了,惹得同学们笑。我问,初中高中好多化学实验课不是要接触试管吗?手误写错了?
他说不是的,在他上初高中时,学校根本没安排或实验。学校一来可能是没经费;二来他们读书目的就是考大学的。学校没安排实验是因为怕实验占学习时间吧。我说这样哦。
想起了我的学校,都不怎么样,想想读初中高中时实验还是不会落下。
我的小学初中高中都不是好学校,大学也不是。现在回去,我的小学初中高中都没有了,大学也改名了。
小学一开始读的是复式班,一年级和二年级只有一个老师教。老师讲完一年级的课程,一年级做作业,他开始上二年级的课程。反之亦然。
老师就是村子里的,应该是高中毕业的吧。除了教书,上课前或者下课后,都需要干农活的。
那时候,为了免得桌子椅子被别人偷走,我们下课后还得抬到家里,第二天早晨再抬回去。教室钥匙也常被别人拿木头屑或者其他的东西塞住。好几回我都看到老师拿细铁丝试图把这些屑扣出来。
现在想起来,会觉得那时条件差,但真的很快乐。所有的课程老师不会落下,美术,音乐,体育,德语等。体育课时,老师带我们在教室外一小块平地上做操,练习。音乐课,他踏着节拍,带我们唱歌,识谱。美术课,我们也是像模像样地鬼画符。
初中时,老师的水平上了一个大台阶,有些老师是正规师范学校出身的,但还有好大一部分是高中毕业的代课老师。他们有些也需要回家干农活。我不知道我的老师的水平怎样,但他们在教学上都是兢兢业业的。即使是副科的动物植物,地理历史,他们都上的很认真。该采集标本采集标本,该做实验做实验。地理老师甚至为了让我们学明白山脉,河流走势,还学画图,做些简单的模型。
高中时候,就更不用说了,化学实验,物理实验,劳技课,感觉实验课还是占比大的。虽然也是迷迷糊糊过来的,但实验计划,实验目的,所用仪器设备,实验步骤,记录实验结果,结论等还是有的。所以用试管的次数肯定是少不了的。
读书时,老师一样会灌输,考大学,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所以要努力学习啊。不过,好多课程,比如实验课,劳技课这些看起来和考大学关联不是特别大的,都没有被省略掉。
后来上了大学,因为专业原因,物理实验还是有几次的,化学课就彻底没有了。
现在想想,我现在的对实验的认识和理解,基本上来自于初高中时期。相比很多同事的这部分常识的欠缺,我觉得自己是幸运的。
虽然我的小学,初高中,包括大学都是不怎么样的,老师本身的背景在世俗人的眼睛里,也就是那样,他们的学历学识可能都不怎样,都只是能当当老师的人,但他们做事态度认真,不将就的模样,却一直激励着我。
我的学校不在了,不过,从老师们那里学到的东西,一直都在的,在我们的脑子里,在我们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