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谁?
来自江苏三四线城市的一个小镇做题家。
其实我不敢大声说自己是小镇做题家,因为我的大学并不是很好,211,但并非985。尽管如此,我当时的专业在全国排名很靠前,对,就是很好找工作的会计学专业。
高考结束之后,我的分数还算过得去,当时江苏境内的南航、南理工都给我打电话,承诺给我本硕博连读。刚刚经历完高考的我其实对本硕博并没有概念。那个时候我骨子里叫嚣着自由,可能是高考太压抑了,而我一直以来又是个非常听话的孩子,所以我迫切的希望离开父母,迫切的希望自己做主,甚至迫切希望可以大学毕业。为什么要把自己大好的时光浪费在学校里呢?为什么不赶紧出来社会找工作呢?有了工作就有了经济实力,有了经济实力就有了自由。
这是我为了自由做的第一个决定:离开家乡,来到武汉读大学。
人的决定并不一定总是正确,人也不可能对自己的每个决定都不后悔。但是自己做决定的一大好处就是,即便后悔了,也不会埋怨任何人,那就想办法补救吧。
大学毕业的时候,我突然有很浓烈的思乡之情,以至于我在找工作的时候,一门心思想回上海或者是南京,因为离家近。
在众多的工作机会中,我挑选了一个IT咨询类的工作。那个时候也不太懂,具体的工作内容是什么,被打动的应该是面试官说可以公费旅游,也就是出差。
刚毕业的大学生对外面的世界是充满期待的,是充满渴望的,是充满想象的。我毫不犹豫的加入了,虽然总部在上海,但是我在职三年在上海工作的天数屈指可数。
现在回头看,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应该是很重要的,它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今后事业的方向。我选的这个工作,与我的会计专业关联度应该只有20%,所以我逐渐与我的专业渐行渐远。
这是我为了自由做的第二个决定:选择了一份可以公费旅游出差的工作。
人的劣根性就在于,新鲜感消失的很快。出差出多了,人有一点疲惫,这个时候会想要安定下来。所以三年之后,我便走上了非常世俗的路线:在上海找了一份稳定的工作,踏踏实实的谈恋爱,结婚,买房,生孩子。
这几年过得好吗?应该是挺好的吧,收入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加班也很少。
但有的时候跟老朋友聊起大家的发展,我也会有一点不甘,总觉得我的人生不应该是这个样子的。
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会无数次的不断的反复的问自己,这是我想要的生活吗?人的一生就应该这样过下去吗?我自诩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那我的聪明就只能到这里吗?
工作第七年,我终于不能忍受这样的生活了。首先我要声明,我并不是觉得我的上一家公司毫无价值,相反我当初选择它,就是觉得它会为广大的中国制造业企业带来非常大的价值。可能是我没有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在日复一日的枯燥生活中,在公司不断变动的人事结构和政策调整中,我慢慢丧失了价值感。
我最擅长的大概就是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其实我对自己的要求不高,我并不是要求自己要做一个翻天覆地跨时代的伟人,我只是希望自己做的事情可以给这个世界留下价值。
这是我为了自由做的第三个决定:0背景考法考。
我记得当我自己想通了,已经做好决定,然后通知我的家人时,我说:我觉得法律真的可以帮助到很多的人,我热爱法律的这份价值感。我并不知道我以后会是一个民事律师、刑事律师或是公司法律师,但是无论是哪一种,这样的价值感都让我充满斗志,热血沸腾。
花了一年的时间,紧张复习,也终于考过了。我现在可以轻飘飘的说出这句话,但是那一年的艰辛和牺牲,真的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懂。
然后我怀孕了。
按照我的计划,生完孩子我应该会去成为一名律师。但是计划赶不上变化,而最大的变化就是:我的产检并不顺利。
生过孩子的妈妈都知道,有的时候会有一些原因,医生建议你去做羊水穿刺。他会跟你说:如果没问题的话就不会给你打电话,如果有问题的话,我们会在工作日给你打电话。
我在接到电话的那一刻,手是抖的,大脑一片空白,以至于我现在回想起那段时间的经历,都会想流泪。
简单来说结果就是,羊水穿刺的结果说孩子缺少了一些基因片段,但是这样的缺失并没有明确的临床指导意义,只是在过往的数据库中有案例说,一些得过自闭症、发育迟缓或者癫痫的孩子,他们也缺少了这些片段。
我跟我老公没有告诉家里的老人,我们依然决定把这个孩子生下来,孕晚期的时候,我甚至开始看一些如何去疗愈自闭症小孩的资料。所以从孩子出生到他两岁,我整个人其实是很紧张的。
故事讲到这里,其实已经能够来说明,为什么我后来没有去做律师,而是选择了去做了一名保险经纪人。
第一,我本身需要为我的孩子去买保险;第二,保险经纪人这个职业比律师更自由。
这是我为了自由做的第四个决定:成为一名保险经纪人。
我对孩子投入了很多时间,最开始是在吃喝拉撒上面呵护他,后来是在启蒙教育上面关注他。所以我会慢慢的发现,中国教育存在一些问题,我也慢慢开始接触一些创新教育,比如蒙台梭利,瑞吉欧,华德福。
我选择了从出生之后就在家蒙氏,也选择托班把他送到华德福。但即便如此,我对未来依然充满了很多的不确定性,我不知道,等他上了小学、初中,甚至高中会变成什么样子,因为中国的教育大环境就是非常的内卷。我也没有底气从现在就说,我会送他出国,我舍不得。
当我去深刻的剖析我自己的整个人生经历,我发现我其实是,从小迷信权威,所以骨子里特别想要自由的一个人。我的叛逆从30岁开始。
做父母的都会被别人问到:你想要你的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也无数次的问自己这个问题,后来我慢慢的有了自己的答案。
我希望他独立、自由、乐观、不迷信权威。他在整个的义务教育阶段没有压制和强迫,在他走上社会的时候,能够知道自己内心真正热爱的是什么,并且有勇气去追求。
我没有走过这样的一条路,但我希望为他闯出这样的一条路,或者说尽我所能的去帮他把路边的野草清扫清扫干净。
可是我们父母心里都知道,教育的大环境就是这样,个人的力量是很难去改变的。这是我在今年之前非常悲观的想法,所以即便我不断的去尝试一些新的路线,我内心依然是非常绝望的,就好像一滴水,你是改变不了整个海洋的方向的。
但是在今年,我非常幸运的认识了两个人。
第一个是李一诺。
我因为知道了一土教育而知道她,我看了她讲创办一土教育的初心和过程时几度哽咽的那个视频,我没忍住也哭了出来。一方面太能感同身受那个难度了,另一方面又特别钦佩她的勇敢。
我记得她有一个视频中说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或者说生命的火花在哪里?我们存在的意义并不是说我们积累了多少的财富,物质生活多么的富裕。真正能够证明我们曾经在这个世界上存活过的,是我们影响了多少人。我们并不需要去影响整个世界的人,但凡有那么一个人,因为我们的一些事情,一些话而改变了TA的人生方向,或者被得到了救赎,那我们的人生就是有意义的。
我当时听完,整个人都豁然开朗了起来。
第二个人是宗少。
他是樊登读书的领读人,也是樊登读书躬身行的创始人。
我跟宗少的结缘也非常的神奇。因为我一直在探索创新教育,所以带孩子去体验了一家华德福幼儿园,里面有一个学生的家长碰巧在跟宗少做躬身行父母学院这个项目,我参加了他们第一期的读书会就被深深的吸引了。我隐隐觉得,他们走的这条路也许是有效的,于是才有了我拉着队友和宗少进行后续好几次的会面和深入交谈。
躬身行的父母学院做什么呢?我们希望基于社区搭建一个父母终身学习、持续成长的实践型学习组织。
首先,为什么是基于社区?
我敬佩一诺的勇气,可是当我试图去接触一土学校甚至萌生了让孩子去到北京或者广州上学的念头的时候,我发现一土学校很难进,而且学费很贵,那这样跟那些高额学费的双语和私立学校有什么区别呢?
一土教育至少目前看来,依然变成了精英教育,与很多普通人来说遥不可及。
所以我觉得躬身行选择基于社区的方式,更有意义,虽然过程很慢,但是却能润物细无声的真正去改变父母的理念,而只有父母的理念发生了改变,中国教育才有可能发生改变。
其次,如何终身学习、持续成长?
躬身行背靠樊登读书,樊登读书的愿景是:阅读点亮生活,教育改变中国。我就是一个切切实实从阅读中收益的人。
我看过躬身行的活动项目,作为一个父母,我很心动。有读书会、电影教学、父母沙龙、专家系列课、还有爸爸军团,旨在让更多爸爸参与到教育和陪伴这件事中来。
最后,什么是实践型?
我们希望所有的父母躬身入局,把本社区的父母都链接到一起。我们搭建的只是一个平台,上台表演的是大家。
就像绘本《石头汤》里说的那样,分享使人更加富足,社区的父母们一个个也都是身怀绝技的达人,我们更加希望把大家的优质课程或者资源,倒入到父母学院这口大锅中,同时还能有一定的报酬。
育儿是一件复杂而系统的长期工程,唯有全面深入的学习并践行,才能陪伴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没有捷径。
这是我为了自由做的第五个决定:成为躬身行父母学院社区主理人。
我知道我是谁,我知道我从哪里来,我现在也隐隐约约的知道我未来应该走向哪里。
我不会放弃我保险的工作,因为一个家庭的风险保障和稳健资产配置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只有解决了这些基本的事情,我们才能够再来深刻的探讨一下更重要的家庭教育。
或者说的再通俗一点,保险只能帮你守富,但家庭教育不只能守富,更是下一代创富的关键。
后续躬身行会推出一系列的活动,希望大家能多来参与。
当然我们会收费。
因为用公益来做教育,这件事情注定不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