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 勒 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
阴山下。
天似穹庐,
笼盖四野。
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上午穿越阴山,就进入了目的地希拉穆仁大草原,在车里入眼的是一片片秋天的草原,说是草,对南方来的我们有些牵强,应该是叫草原沙漠更确切些,稀稀拉拉,走近了看尽是黄沙。上午体验骑马,和南方景区骑马有人牵着不同,这里一人一骑,自行骑着,有点小紧张小兴奋,这是旅行特有的心的放飞,能让人忘却多时积累的负担和沉重,只有快乐了。
下午观看盛大的祭祀表演,骑马,摔跤比赛。知道了敖包的三个作用:祭祀,幽会,指引方向。敖包由碎石搭建而成,一般建在附近的制高点,所以这个下午着实体验到了草原的风是那样的任性,夹杂着细沙,无休无止,让初来乍到的游客既新鲜又微微生厌。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看完骑马射箭比赛,蒙古儿郎的壮硕与矫健,给了我们足够的想象空间去遥想当年蒙古铁骑纵横天下的强悍战力。这个马背上的民族自古就把体育放在教育的首位。现如今,蒙古的主导产业不再是畜牧业了,取而代之的是矿业和新兴的旅游业,经济发展了,教育观念也变了过来,小孩子不再成天牧马放羊了,而是到很远的寄宿制学校读书识字。
10月3日,早晨五点多起床,夫人一直念着要看草原上的日出,神情是那样的急切和向往。这让我想起了读书时跟着同学们看足球比赛,经常是半夜起来,抱着被子,把教室里的桌子拼在一起,其实那时的教室一般都早就有不少人了。我不是很懂足球,只是被同学们的激情所感染,希望能融入他们,也能让自己充满激情,这与附庸风雅是绝对不同的。那时有很多的知识就是通过这样的主动融入来获得的。我对于日出也缺乏欣赏,记忆中老家的老院子里,冬天一起床洗完脸,就提着奶奶早准备好的火炉靠着墙,迎着初升的太阳,暖暖的,这时奶奶再端上一碗红薯粥,有时也是南瓜粥,喝完了浑身都暖和起来了。只是奶奶现在年纪大了,做不动饭了,我又离开了家在外谋生,这样的早晨只能是到回忆中去找了。再有对于日出的记忆,就是三清山实习时看的一次。班里的同学们都很向往的样子,约着都去看,我也就约着一起了,其实我在生活中很是缺乏对美的欣赏,对于日出本身没有多少激情向往,那怕是三清山顶上难得一见的日出,那次算是被同学们的激情所裹挟,现在想来,那个早晨有些冷凄凄的,谁知就这样一个早晨,竟是一直定格在心里了,想着想着,竟然暖暖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