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有位朋友是一直在某个大厂做B端,突然想转C端,觉得可以赚取很多钱会简单些,可以做很多有趣的东西。其实这是对C端产品还是缺少些认知,当时有位做了19年的产品经理,给予了回答这一问题,我觉得很在理,今天也就分享给大家。
你认为c端可以赚更多的钱,然后另外一个觉得c端相对来说会简单一点,然后有会做得更有趣一点是吧?其实做c端的确对产品经理来说是更有成就感,更有乐趣。但是现在的整个互联网的发展趋势,我们要知道我们一开始的话,我们其实就是从一开始做的最早的无限增值业务,1997年的时候,然后第一次在网络上用了腾讯的第一个版本,然后那时候号只有三位数还是多少位,然后我申请了一大堆号然后我就开始体验网络,开始网络冲浪了,然后那个时候我就认为互联网可能就是这个样子。
然后后来的话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开始做无线增值的业务,就是SP,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听过很久远了,2001年02年的样子,然后这个业务的话,那时候我们的手机还是塞班系统,然后大家用的还是那种很小的一个屏幕。然后在这样的一个情况下的话,我们要做一些短信、彩信、 IP语音的一些交流,这就叫所谓的to c的娱乐产品了,然后那时候还要可靠三大运营商(移动、联通、电信),然后我们来上业务。
这个时候的话,实际上我们是没有看到什么b端的东西,还是一个纯c端,然后后来APP做开始火了是吧?大家开始来做APP做应用了,然后这个时候其实c端的东西还是非常多,但是有很多企业很多比如说华为金蝶等等,他们在为 to b做一些企业服务很大的工具,包含他们的操作后台控制系统,然后他们的操作的这些软件,其实那些这些东西已经是叫tob了,也就说那时候没有这样的概念,后来云计算又出现了,然后就开始整个业态都说 tob是一个是特别好的方向。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中,然后 to b开始越来越火热,包括现在很多产品经理的话,你会发现这个业务形态已经不是那么纯粹,说你一个企业我的to c是纯to c的,除了那种娱乐性产品,大部分的都是to b 和to c,然后尤其是o 2o,O2o出现了之后,你会发现我都是需要后台来操控的。然后包括以后的aI智慧城市,出现了之后,我还有很多各种控制台是吧?等到我真正去用的时候,比如说那是美团等等之类的,它其实都是to b to c的业务,所以你永远不可能说纯粹的去做 to c的,包括一些现在什么QQ音乐、 QQ,然后微信这些可能还是to c的,但是微信已经开始不低了,还有企业微信,然后还有包含我们在微信里面那些城市服务,所以我一直在想是说我面试了很多产品经理,他们会给自己做好多定位,就会区分我是游戏的产品经理,我是社交产品经理,我是金融产品经理,我是做to b的产品经理或者是toc产品经理。
我觉得如果短暂的一个阶段,你做这样的划分我觉得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我觉得如果你要在整个产品经理成长的路上,因为你整个产品时代它是随着带宽、设备、终端用户意识一直在改变的,还有很多新技术是吧?如果你不了解的话,你只沉迷在你自己的领域,自己的岗位去做,比如后续你们会发现产品经理形态一定会变的,之前只有一个产品经理没有什么to b to c to g是吧?然后现在分成to b、 to c 、to g到后续可能你会发现 to b、 to c 、to g又不这样分了,可能产品经理他要求既要会to b也要会to c还要会to c其实它只是一种平台,系统之间的交互跟你的整个产品策划的功底其实区别不大,但我想说的是大家的认识就在to b和to c上的认识,我觉得还是比较有一点点局限的,比如说学校说的,我觉得to b不需要再太在乎这个情况了,但是你会发现是1.0时代了,1.0时代你去用那个后台是真的太难用了,简直是对反人类的功能。现在你说的很多是因为都是创业公司做的,真正做的好的BAt是吧?自己这些他们做的这些b端服务,包括华为他们的这些交互体验是非常好的,尤其是华为出的那些电脑,它的操作系统,因为我有朋友在华为,华为做他们电脑的操作系统,然后他们那些用户体验都是极好,这些其实很多他也是针对的是b端的一些服务,所以随着这个时代审美、带宽、技术uI各种进步之后,在交互体验上b端和c端的要求其实是一样高的,除了有一些中小的创业公司,他们不太在乎这个东西,是因为首先你在你看这个公司的发展其实也不会太好,因为这些大型的这些用户这些上市的服务提供商,他们其实在整个界面体验产品设计上已经是越来越优化的,所以我觉得不能用用户体验去区别。
另外一个的话就是商业化,我觉得我们做产品经理,我们不是做义工的,不是做慈善的,我们一定是要把产品商业化的,所以你的用户体验和商业化之间其实是有区别的,用户体验和商业化之间是有区别的,甚至是有冲突的,比如说很多产品中也会跟我说这样设计的话我们用户体验是最好的,但是它不能变现,这样的企业大部分会存在一个创业了很久,大家都很苦,是吧?但是公司赚不到钱,原因在哪里?因为你的产品没有商业化,但是很多时候你商业化的话,它会跟你的用户体验产生冲突,比如说客户交集客户谈话是吧?最开始客户QQ弹窗的时候也是不是很烦是吧?最后腾讯把这一块做了改良是吧?然后才会实现了千人千面的弹窗,然后频率的话他也做了有效的控制,这个做运营应该会懂是吧?你们什么时候发消息,什么时间发,频率是什么样的,发什么类型的,目标业务群是什么样的,这些东西其实并不是说运营的人要get,产品经理也是要get,因为你在设计产品的需要综合去考虑的。所以的话我认为产品好的产品首先是商业化的,就用户我们研究了很多死掉的产品,用户体验不错的,但是他死了,因为他赚不到钱。他为什么赚不到钱?因为他一个产品经营只是把功能设计的再好是没有用的,你应该更多的想的是应用场景和它和你的资源,还有它的推广,否则你是没办法变现的。然后另外一点的话,我想说的是做to b端的话,你和to c端思维上的区别在哪里?Toc端的话我对我要求一个我用最低标准的要求来要求一个产品,我觉得你至少有逻辑,思维是ok的,你的逻辑是清晰的,包括我们说话在场的其实都是体现了我们的逻辑,包括设计一个产品,你进去之后它的底部菜单怎么设计的,每一个主菜单是吧怎么设计的,如果你很乱的话,比如说我用阿里的产品其实是支付宝,我觉得很乱,支付宝我是觉得设计不够好的,包括我用天猫的后台,我都觉得设计得非常不好,为什么很乱?类中有类,我进入这个分类之后会发现有一个它里面的很多东西可能不属于这个类别,我找一个东西很难找的时候,我就会用得很,但我用微信我就会觉得很舒服,为什么?因为我进去之后就直接能找到我想找的东西,所以我想说这是在用户体验和细节上体现的,这也是阿里为什么做to c一直都做不好的原因,因为它真的太难用了,他很多东西设计的很好,但是我找不到,都是经常别人分享,我觉得种树,现实虚拟一个现实种树,觉得这个产品多好,但是没有人知道是吧?只有人告诉我才知道。
所以的话我对c端产品经理来说的话,他只要逻辑上ok了,当然其他的指数我先不说,但是如果你来做to b端, 要有求有大局观,因为我的b端我是涉及到很多客户端的,比如说我举一下现在的医疗是吧?我首先要有医院端,我要有医生端,我要有患者端,甚至我还有自己的运营平台是吧?我可能同时要对接5~8个平台,这个时候你的产品经理如果没有这种大局的系统思维的话,对你是做医生端的,你是做患者端的,然后你你是做医院端的,你们三端设计出来的东西在逻辑上是不通的,用户怎么用?没办法的是吧?但是我讲的就是一个事实,很多中小企业都有这样的问题,就是他们的产品很多时候会报错出问题出bug,是因为他们几个端这边是不通的,很多人就会来解决这个问题,说好吧,我就按照我的功能设计是吧?
我一个产品拉通一个功能拉通一个产品线是吧?比如说我做会员的是吧?我医生端的会员,医院端的会员,运营的会员,这一条线我把他拉通。然后又会出现的问题是我会员上线了之后,我还涉及到积分,我涉及到订单,我涉及到资金等等,我订单的产品经理之间又是断层的是吧?所以我设计出来的东西就会是错的,就是不对的,所以要做b端的产品经理必须得有一个大局的系统思维,如果你没有的话,你设计的出来产品,当然很多团队它本身就是很乱的,就是产品总监带着乱打仗,然后大家就开始做产品,各做各的最后拼凑在一块,然后最后你真正去用的时候会发现错误是什么?好,研发的开发成本很高,然后时间周期很长,那就会造成低效。所以我认为如果你要做b端的产品经理的话,首先你得把你的这种系统的工作格局的思维要很大,就是你现在可能只守着一个端,但是后续的话你可以看很多端,你说你之前做的b端产品,我相信没有那么复杂是吧?然后另外一个瞄准to c的话,相对来说你就会轻松很多,然后你可能只要hold住其中的一个功能模块,我们会通过关注我们的平台。其实你会知道我这样设计对用户来说是最好的用户体验,但是你的客户跟你说 no,我不要这样的事情就是吧?因为b端它受制于需求方,你是会受制于甲方,你是个乙方的角色是吧?我现在想说的是说的话说其实b端是非常难做, b端要标准化也是很难的,这是很多创业公司会遇到的问题,b端很难标准化,很难标准化,然后因为它有标准化,它就没钱赚了,他可能就死了,但是他不标准话,它又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它可能还是会死,所以现在很多BAt它转向做b端的话,它也是标准化的,它不会因为你的客户,因为它这种巨头来说,它的资金已经很雄厚了,所以它根本不受制于甲方是吧?
而且巨头来做b的时候,它其实就是甲方,所以我就给你这一套标准化平台,你爱用不用是吧?我不会因为你改革因为共性需求去改,但是创业公司就不行,创业公司是是改也不确定,不改也不确定是吧?跟他的生存关系是特别大的。
后续会有更多的好知识点,分享给大家,欢迎大家多关注我互相交流学习产品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