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书记】
传奇作品,作者佚名,一说苏复之作,三十二出。有《六十种曲》本。本事见《耳谈》。
剧谱广陵书生谈尘为已故兵部尚书谈侃之子,清明日偕老仆奚奴祭扫父墓,与青楼侠女魏轻烟不期而遇,两相爱慕。
宰相卫三台专权跋扈,恼恨谈侃屡忤己意,劾其欺君卖国,乃欲抄没谈侃家,远流其子。
谈尘与魏轻烟订盟之日,朝廷差官前来抄谈家,孥解谈尘。魏轻烟赠银让谈外逃躲避,被锦衣卫百户拿住拷问,魏坚不吐露,设计逃脱,后在女将杨家落草。
有富家女贾巫云,父母双亡,与保姆相依为命。其叔贾椒,欲夺其家财,巫云被逼居后花园。谈尘逃亡至此,为保姆留居,见圮桥老人兵书上卷,爱不忍释,巫云将下卷兵书一并赠与谈尘。谈因官府缉捕甚紧,遂男扮女装,投尼庵为尼,后为费有收为义女。
朝廷下旨选美,贾椒将巫云之名上报,巫云闻讯,女扮男装出逃,为傅子虚收为义子,改名傅贾。
傅子虚被派征剿落草的杨家,魏轻烟说服杨家允降,谈尘为费有代笔草本,受皇帝称赞,杨家受招降后,皇上赐婚,谈尘与贾巫云成婚,魏轻烟为媵妾。
据褚人获《坚瓠集》补集卷六《後戏目诗》云:“甲申春连观演剧”,其中就有《赠书记》,可见此剧在清代康熙四十三年甲申年(1704)仍演出於舞台。
【南西厢】
(1)传奇剧本,明李日华撰,三十六出。此剧将元人王实甫《西厢记》改写为昆曲剧本,故事仍本张生与莺莺事。梁伯龙《南西厢记序》谓:“此崔时佩笔,李日华特较增耳,间有换韵几调,疑李增出”,崔时佩原作二十八出。此作颇遭批评,如徐复祚《曲论》言:“李日华改《北西厢》为南,不佳”;李渔《闲情偶寄》亦谓:“词司曲中音律之坏,坏於《南西厢》”。(见卷一《音律》)。但今日场上通行本,正是李日华改本,《六十种曲》收录的也是此本,可见其改为南曲腔调、利于日后演唱的功劳不容抹煞。其中《佳期》、《拷红》、《长亭》、《惊梦》等出,至今犹多有演出者。
(2)传奇剧本,明陆采撰,三十七出。《古本戏曲丛刊》初集影印明万历年间刻本。陆采因不满李日华之《南西厢》袭用元人之词语,增损字句以就南曲之板腔而作。其自序云:“李日华取实甫之语,翻为南曲,而措辞命意之妙几失之矣。予自退休之日,时缀此编,固不敢媲美前哲,然较之生吞活剥者,自谓差见一斑”。关目情节大抵仍沿旧作。但后世不用其本,反多用李日华之改本。
【孽海记】
传奇剧本,源於明郑之珍《目连记》中短剧及《劝善金科》的折子(参见[目连救母劝善戏文]条)。原为宣扬佛教的清规戒律和因果报应宿命论,警戒不守清规的尼姑、和尚,经过六道轮回变成母猪和秃驴,后来被艺人们作为时剧单折演出,乾隆时(思凡)也曾作为灯彩戏演出。《缀白裘》六编总目既是《思凡·罗汉》,演出时在色空数罗汉一段,布列十八尊罗汉,以吸引观众。近代更是反其意而用之,成为摆脱佛门清规,争取人性自由的喜剧。当代上海昆剧团的梁谷音、刘异龙擅演此剧。目连救母劝善戏文传奇剧本,明郑之珍撰,分上、中、下三卷,共一百零二出。简名《劝善记》。有明万历年间高石山房原刊本、富春堂刊本,《古本戏曲丛刊》初集据以影印。
剧谱目连救母故事。早在西晋时,月氏三藏竺法护所译《佛说盂兰盆经》中就有目连故事。隋唐五代时,敦煌变文中有《大目犍连冥间救母变文》,据《盂兰盆经》加以演绎。
南宋都城中元节搬演目连救母杂剧至七、八天,金元院本杂剧中都有目连救母剧。
在明代,目连救母戏广泛流传於民间,郑之珍的《劝善记》就是选取这些目连救母资料谱写而成,也就是其友人胡天禄所说“暇日取目连传括成《劝善记》三册”。
剧本中保存了明以前有关目连救母故事宗教、文艺、民俗等丰富的内容,有各种杂剧表演,颇受一般民众欢迎。剧本上卷写目连全家乐善斋僧,其父傅相病故后,其母刘青提於是不敬神佛,不遵丈夫遗训,杀狗开荤;中卷写“刘氏开荤结孽冤,阴司谴责受诸愆。观音点化傅罗卜(目连) ,挑经挑母往西天”;下卷写刘氏在阴司受尽各种酷刑之苦,被打入十八层地狱,目连救母升天:其中还包含一些短剧,如《王婆骂鸡》、《尼姑下山》等。作者的创作意图是“敷之声歌,使有耳者之共闻;著之象形,使有目者之共睹”,“为劝善之一助”。郑氏所“劝”之“善”就是“忠孝节义”,突出的是“孝道”。
剧作中虽有多处宣传因缘果报,但其所刻划的目连,不畏艰难险阻、誓死不回以救出母亲的精神极为动人。
剧本长达一百零二出,全书虽三卷为一整体,而各卷却相对独立、各有开场与终局,可见其为实际演出考虑。
郑之珍创作此剧是在万历十年(1582)前,当时正是梁辰鱼以昆腔谱写的《浣纱记》盛行之日。《劝善记》虽不是为昆腔谱写,但目连戏是民间中元节广泛演出的剧目,因而流行於各种声腔剧种中演出。
在昆剧盛行的明清两代,昆剧也曾将《劝善记》中的一部分改调而歌:“康熙二十二年(1683)癸亥,上以海宇荡平,宜与臣民共为宴乐,特发帑金一千两,在後宰门架高台,会梨园演《目连》传奇,用活虎活象真马。”(董含莼乡赘笔))。清代宫廷大戏《劝善金科》是在《劝善记》的基础上,大加扩充,有二百四十出,十天演完,其中有的就是用昆腔演出。剧中的《尼姑下凡》即是《思凡》、《菩提》、《下山》所本,如《下山》的[玉天仙]就是《尼姑下》中的[步步娇]、[尾声]。湖南许多剧种都演《思凡》,有高腔、昆腔两种唱法,剧本也与昆曲本大部分相近似。
文 | 云间大彭
欢迎点击关注,点赞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