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常常看到,很多人对于大龄考研或是先工作再考研发出了自己的疑惑。我忽然就想到了当初的自己,也迫切的想要找到一个答案,一个可以打消疑虑可以直接复制的答案。可是,我所能找到的全网的信息有限,不能帮助自己做出决策。但,内心已经生出了一个考研的嫩芽,它还会消灭吗?这个世界的神奇之处就在于,未知的奇妙与吸引力,当你向它走去时,怀揣着激动的心情和做好最坏打算的理性,回报给你的是不是现实,而是一种奇妙的走向。思虑了很久,想要给出自己的“参考答案”,或者提供一个动态的后续,和大龄考研网友一起探索学历与职业的答卷。
1.我的故事
从想要建立自己小小的事业和社会关系时起,我的故事就开始了。
一个人从北方古城到南方求学,怀揣着文学的梦想,走上了法律职业生涯,在我的18岁。
四年的大学生活,被分割成了两个部分,一个是正常的学期学习和社会实践,还有一个是为了抵抗法律就业难的保底双专业会计上课与考试。好像只有拼了命的争夺时间,时间才肯给我那么一点点机会。期间经历了好多次生病、困顿与心酸。也有校外导师阳光般指导的铺洒,沉淀属于我的果实。
不出意外的,四年之后的工作,还是与法律相关,没有发挥备胎会计专业的作用。但也险些选择做一名门店会计,而因为老板的格外“重视”作罢。
公司法务的工作,也没有格外的顺利。差不多是一年换一份工作的节奏。当时幼稚的认为,跳槽是升职加薪的必要途径。现在看来,虽然我短暂的目的也达成了,却不免背上了“不稳定”的标签。这样的标签,需要我付出更多的机会成本来消除。
直到有一天,HR 告诉我,有一份券商工作的机会,很看好我法律+会计的双专业背景。那时候的双专业可能近乎等同于硕士学历。于是,我天真的相信了,幻想着可以进入券商,走上法律专业化的道路了。没想到,一切的一切,还是败在了学历门槛上。
普通二本的法学生,可能败在数量基数上,也可能败在专业素养上,还可能败在学历水平上。这样的刺激,终于燃起了提升学历的冲动与必要性。
是啊,事情没有到迫不得已的时候,谁会想到要通过重塑自己来突破呢?重塑的疼痛,随意抛出的弧度,又会降落在哪个地点,又会开启怎样的人生。但就是这样,我做出了不可反悔的选择。裸辞后备考8个月,为了迎接随意抛出时可能会来的风的力度。但神奇的是,自从辞职之后,我的内心出现了从所未有的平静和享受。享受每一天与图书馆的相伴,享受每日早起之后可能延长白天的成就感,享受星光陪伴下走回家的自由。每天的每天,都是在重复,从做题到背诵,从记忆到思维导图。这样的重复,发生了8个月,240多天。
想必你也猜到了,在丝毫没有盼望结果的情况下,我的努力获得了回报。华政2017年法学硕士,笔试第一名。没有背景,没有内部资料,没有高人指点,全靠大龄和之前的工作经历所逼迫。人生中,能够一次上岸的机会并不多,但往往很多事情也不是靠次数取胜的。有很多时候,是再而衰三而竭的路数。所以,在时间和金钱还能够允许你随即抛一次重新选择人生打开方式的时候,一定要全力以赴,不计后果。如果没有上岸,那就是上天代我做出的选择,也说明我的机遇不在此,有待而后再次发现藏在生活细节中的机会。
故事到这里还没有结束,因为对于大龄考研同学来说,重要的不是能不能成功上岸,而是上岸之后如何规划才能给重启定一个不错的基调。讲到这里,可能很多人发现了,大龄读研,读的不是纯学术,而是学历带来的资源。学校平台资源,导师社会实践资源以及同学校友资源等。当然,学术水平也很重要,否则资源是可望不可及的。
没有想到的是,读研之后的我,又重蹈覆辙了本科的路子。本科四年两个专业,研究生三年两个学历学位。变本加厉的思维模式,我可能是躲不过了。因为大龄带给我的焦虑就是必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的获得更多。
研究生的生活让我发现英语的重要性。比专业性更加重要。作为普通二本学生外加社会工作摧残三年的我,一直认为英语的巅峰时刻停留在高考那年。没想到,时隔七年,学习语言又成为我研究生生涯的核心重点。至少,各种论文需要熟读外文文献,评奖评优需要雅思托福,甚至毕业需要英语六级。这就是,上岸之后还没开始培养专业素养就已在语言的路上越走越远。雅思,我考了三次。
说真的,我好像没有语言天赋。在英语考证这条路上,我走的非常辛苦,也没有获取什么大的成绩。可是,人往往对得不到的东西有一种近乎极致的渴求。为了学好语言,我不希走上了出国留学的轨道。就这样,有了今日的留学生身份。这个过程不是大龄读研人关注和探讨的,就不絮叨了。
回国之后的我,开启了研三实习加毕业论文的博弈。这一年,真的很痛苦。马上就要验证自己是否能够重启职业生涯了,但前提是能够为研究生顺利画上句号。低薪或是无薪实习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校招 HR 眼中的大龄和本科学历。而这两样,可能在我看来,并未意识到会成为重启职业生涯的绊脚石。就这样,有很多次的校招,我都死在了简历这一关,丝毫没有机会展现社会上三年工作经验的能力,也没能让外人看到从普通本科到重点研究生毕业我付出了什么。还记得,有极个别少数抢到的面试机会,也会因为竞争者足够年轻、竞争者本硕均重点而压的喘不过气来。是的,如果我是用人单位,考虑用人年龄,尤其是有生育需求的女性,对法学第一学历决定学术整体素养有偏好,也是情理之中。
可是,生活还要继续,时间从不等我找到重启的开关。在室友纷纷拿到心仪的 offer后,我开始寻找其他的出路。省考、事业单位考试、社招、内推等等。这个时候,要说我没有后悔选择考研,那是骗人的。有无数个深夜,泪水粘湿了枕头,付出的时间和金钱都已成了沉默成本。没有一个过来人分享过大龄考研人可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但,开弓没有回头箭。生活推着我走向前去。
这就是个前甜后苦的故事吧。当然,故事还没有结束,我会继续记录自己的所得所失。
2.成年人如何做选择?
第一次这么清晰的看到自己的成长痕迹。以前是害怕回顾,以为自己选择了一条错误的路。之所以说是选择,是自己还有能力工作的情况下,按下了重启键。写到这里,我又重新读了一遍夹杂这篇个人情感的经历描述。忽然想到,大龄考研是一个选择,而非必需。那么,面对非必需的选择时,我们该如何决策呢?
选项之间并非对立面,不是非 A 即 B,但是面对二个以上不矛盾的选项时,在同一时间,还是必须要做出一个决策的。那么做出决策的依据是什么呢,或者说有没有一个可以参考的可行性标准呢?这个问题,对于犹豫不决的双鱼座来说,真的好难。于是,在2021年的计划手册中,我写下了这样一个目标:get 一项如何选择的标准。看上去有点唯心主义,但没有标准的生活真的可能一团糟。
分析的起点是,作为可行性选择标准的属性。也就是说,这个标准是自己主观感受还是外界客观存在。同样,对于自我认知有限和外围眼界开拓有限的青年人来说,区分主观与客观可能也存在问题。有的时候,我好像是活在自己设想的世界里。但很多时候,我的世界又总是环绕着周遭人的看法与观点,没有独立的存在。就像,我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看到朋友追求什么,自己就会也陷入其中。即便不是如此,我的内心想法也往往不堪一击。太过主观的想法可能不能称之为计划。所以才会导致主观的计划与市场上客观的机会不成正比。这是抽象的比喻。一直告诉自己,不要活在具象的事件里。因为,事情会成为过去式。未来的生活还是需要类化的安排,否则每一件事来临前,自己都会乱成毫无章法。所以,标准的确立不必纠结主观、客观还是主客观相结合。
因为,重要的不是你确立了什么标准。而是,确立标准之后你的坚持。不轻易更换标准,能够从一而终的坚持下去,看看时间给你的惊喜。但前提是你的标准不能是错误的,或者明显违背众人世俗价值观的。这应当是一个浅显的条件,毕竟在考研和工作之间纠结的我们,应该对外在世界和内在自我有了基本的认知与反思。
那么,退一步来说,大多数人的标准是什么呢?除去那些个人家庭背景、个人经历或未来需求等个性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因素,最准确的标准应该就是“选择那个现在看上去最难的选项”。因为,很多时候,当你感觉到生活不易时,说明你在用力,也就说明你走的是上坡路。相反,如果选择当下看来是一劳永逸的选项,是省力的,但从旁观者的视野来看,可能你走的就是下坡路。每次当我与朋友谈起这个标准时,总是无奈一笑。就好像你拿同样的工资,却做二人或三人工作量时,你的老板会夸奖你“能者多劳”。这样的标准,似乎是服从了内心所谓的梦想的力量,但往往也缺少了考虑现实的因素。万一有比上坡路更佳的绕行路线呢?万一看似下坡还会有更高的上坡机会呢?对,陷入选择困难的朋友,往往心中有很多万一。之所以会存在万一的疑惑,因为你对自我的要求太高,一直在寻求所谓的“最优解”。每个人的人生都会有机会成本,选择了这条路就没有办法知道另外一条路是否比自己选择的更优。如果陷入这样的循环,那即使你已经做出了最优解,你的自我幸福感受还是会恰缺很多。就如樊登所说的,你缺乏幸福的能力。
所以,面对生活中的选项时,我给自己的标准一直都是次优解。因为,次优解往往是同时容纳梦想和现实的,是最适合当下的自己的。那么问题又来了,如何确定什么是次优解呢?这个时候,就要问问自己,你到底想要什么样的生活。这里不是指那些泛泛的目标,比如赚很多钱实现财务自由。而是分解你的抽象人生目标,得出可能实现你目标的具象的生活的样子。有了这个具体的画像之后,你通往这个目标还会有很多条路,谁也不能确定哪一条是近路,哪一条荆棘少一些。我们所能做到的就是要确保做出了当下的选择之后,通往你目标生活的路不会因此而收窄。也就是说,当下选择必需要保证未来的路越走越宽,而非越走越窄。写到这里,我也更加坚定了自己做出的决策,不会再回头看那些看似简单却不能解决实际困境的选项了。
回到大龄考研这个话题。考研,你付出的是三年的时间和工作收益。大龄,你缺少了学生时代的记忆但你拥有了曾经不曾拥有的思辨逻辑。但不能单纯的认为,考研或读研可以使你的职业路线变宽。因为我认识的一些博士毕业的同学,已经失去了很多硕士毕业时可选择的方向。当然,读博和硕士还是很大区别的。在当下内卷时代,你的选择不是非得读研不可,读研也不一定能给你带来必然的加分或突破。成年人的选择,请替自己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