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利用碎片时间听了“月亮与六便士”,要是在一年之前听完小说的讲解,我肯定是鄙视主人公查尔斯·思特里克兰德。他不尊重女性,可以说就是当下流行的一个人设——渣男。他不为家庭负责,绝情地抛家弃子,不曾解释,或者说,不屑于解释。他不结交朋友,只有穷困潦倒到买不起颜料,吃不起饭时,他才会想起身边的人。我想我应该会同情史特洛夫,那个最先欣赏他的人,但查尔斯·思特里克兰德对帮助过他的史特洛夫不仅没有感激,还与史特洛夫的妻子有染,满足自身欲望后又将之抛弃,最终造成悲剧的发生。
曾经我很欣赏天才类的人,我感觉他们会更加尊重欣赏自己的人的,但是故事里的思特里克兰德不是,他蔑视人性,是美好的就会占有,不再美好的,不念旧情的就弃之若履了。他可能是天才,但是人性的恶劣在他身上体现得更为瞩目。
很奇怪,今天听完后,对故事中的主人公,我竟有了不批判不审视的视角,我更加偏向的是对主人公的理解。我无法忽视他追求自己欲望那种偏执的狂热,那种敢于抛弃一切的执着,那种只生活在自己世界的安逸。
反视我们生活中遇到的人、我们的亲人、我们的好友,我们的同事等等不同年龄段的人,行为习惯、兴趣爱好、处事风格……大不相同,各自营生,各放异彩。
反观自身,善良中也会渗透犯罪心理,我们习惯性的去审判别人,却忽略了尊重别人。
很多人在捡六便士,但也有人在抬头望月亮!
游走于现实中,我们能抛却地上的六便士,转而追寻心目中的月亮吗?这是一个残忍而直击心灵深处的问题。
但我更加希望的是~在弯下腰去捡地上的六便士的时候,抬头就能看到月亮[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