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触轻盈 意态丰润
——陈岩先生诗集《陈岩短诗选》(中英对照)读后记
文/齐凤艳
一部《陈岩短诗选》(中英对照)体量不大,因而也就有一种轻灵之感;淡蓝为主色调的封面似从敞开的窗口看到的天空,盈润温和。二者巧妙地为诗集营造了一种亲切易接近的氛围,吸引我收到陈岩先生这本诗集后,就立即寻雅静之处拜读起来,并沉浸在竹风轻动的文字中。是的,陈岩先生的诗文字素简易读,像一幅幅线条疏朗的清供小品,深凝的内蕴需要读者自己去氤氲到尺幅之外。那么我就想用“笔触轻盈意态丰润”来概括一下陈岩先生的诗歌给我的总体感觉,当然任何概括都不能囊尽一部诗集的繁富性。
陈岩先生诗歌笔触上的轻盈是一种举重若轻。诗集的第一首诗《一错再错》,短短四行三十一个字写了一件小事,却很生动地投射人生的一种情状。
你扣错了第一颗纽扣
一直扣错下去
直到最后你还不承认
说这是一种艺术
这是一种以小见大的写法。诗中讲的绝不是幼儿园小朋友,幼儿园小朋友会承认自己纽扣扣错了,而且也不会用“这是一种艺术”来自欺欺人。为什么我们越长大越不愿意承认自己错了(却在教育我们的孩子或者下属有错必改)呢?为什么我们越来越喜欢用冠冕堂皇的托词(艺术走到今天是多么的不幸?还是文明发展到今天艺术已经接地气到可以随意指认了)来粉饰事实呢?诗人们写诗的时候,写下从各个方面看来都开放的句子,而没写下来的东西,会被读者从写下来的东西中感觉到。诗中,那些被省略的东西,需要读者构建,如同画面上的留白,是供读者思索和幻想的。陈岩先生这部短诗选中的诗歌,都是这样短小和富有内含的。短诗言简义丰的原因,就是不说尽,留下补白的余地,从而生出悠长回味。
陈岩先生诗歌笔触的轻盈还表现在表面看来非常幽默或微带嘲讽的语气中。比如《那又怎样》这首诗,题目包含不屑的口吻,并以“都没什么大不了”结尾,但是诗中罗列的事物,如果离开了“历史”、“战争”、“一万岁”这样的宏大叙事背景,而具体而微到个人,哪一件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小事呢?诗人故作轻松的口吻更能够有助于诗歌达到一种触动心灵的效果,所以我认为陈岩先生的诗歌建构能力是很出色的。再比如这首诗最后一节六个“就像”构成六行排比,六种事物铺陈出一种气势,汹涌而来,却在一句“都没什么大不了”前,偃旗息鼓了。诗人自己创造了声势,自己又消解了它。这表现出诗人对语言的驾驭,创造与消解都是驾驭。
诗人是以语言为材料的艺术家,诗人又常常是一个痴人。诗人徐志摩在他的《猛虎集》序言中这样写道,“诗人也是一种痴鸟,他把他的柔软的心窝紧抵着蔷薇的花刺,口里不住的唱着星月的光辉与人类的希望,非到他的心血滴出来把白花染成大红他不住口。他的痛苦与快乐是浑成的一片。”我自己也写诗,所以我非常喜欢陈岩先生这部短诗集中的《痴人》这首诗,这诗中的痴人,我倾向于将他理解为是一位徐志摩所言的痴鸟一样的诗人:
太阳在乌云的上方做梦
和上帝梦得不一样
雨在窗台上滴答的做梦
风也不甘寂寞睡到蜘蛛网上
落叶在做梦时就任人踩踏
青起的苔藓在墙根梦到笑出声
乌云密布着噩梦
闪电穿越乌云
天雷也在做梦
轰的一声
没有惊醒在美梦中的你们
没有惊醒在噩梦中的他们
只有一个没睡
说着上面这一切的痴人
夜里一个没有睡的人,说别人的梦,他有梦吗?他为一切都赋予梦,他赋予他们的是什么样的梦呢?让他人在梦中,是要独享清醒者的高傲?清醒,到底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
而读完全诗,我发现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些梦。我被他编织的梦所感染,捕捉,沉浸其中。诗中,诗人用梦赋予每天照耀不停的太阳一个变化,赋予雨一种新的被描摹的视觉,赋予风一种更缥缈的样态。诗人让落叶做梦,落叶感觉不到被踩踏时的疼痛;让孤寂的苔藓做梦,苔藓笑出声;让雷做梦,不惊醒人们的美梦,让人们继续欢愉,也不惊醒人们的噩梦,让人们完成历险。这一切都是诗人的编织,他彻夜不眠地用语言点染世界。梦是可能性,说是一种权力和自由。一个善于编织并痴迷于编织的人,是能够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感官经验和智性思考的。同时言语活动的自由与意义的无限性,是诗对诗人的无限魅力。
诗也为诗人抒发情感表达意趣提供可能。这部诗集虽然收录的诗歌不是很多,但是我能够看到,诗人世界的丰富性。比如《举手》、《理想》,与陈岩先生的教育工作有关,又不局限于只说学生的教育问题;《摩崖石刻》与诗人的书法爱好有关,观石刻而生对艺术追忆和想象,并陶醉其中;《在橄榄山上眺望》表达了对人世的关怀等等,都非常精致深刻,而我最喜欢的是诗集中的几首爱情小诗。
《草籽的告白》
期待着
鸟儿能把我带到靠近你的地方
哪怕只是在墙头在瓦上
能够仰望着
幻想着
与你擦肩而过
一声告白,就是一封掷地有声的情书,关于我爱你,是郑重其事的诺言。陈岩先生诗句中的诺言没有轰轰烈烈的誓词,却有着比轰轰烈烈的誓词更矢志不渝的爱。在这首诗里,没有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或汉乐府《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 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 乃敢与君绝”的宏大叙事与阔大的比喻,却更亲切,接地气,更生机勃勃。我非常喜欢草籽这个意象。籽,生命的象征,生命力的孕育之处,而轻轻的毫不起眼的草籽的生命力是最强大的,到处(无论“墙头”还是“瓦上”)都可以生长,所以“我”的爱是顽强的,向着永恒的。而另一方面,“我”以“草籽”自拟,也表现出了对“你”的爱慕,“你”如女神,是“我”的仰望,“你”如梦,是“我”的幻想。这首诗是一首好诗,它的成功就在于“草籽”这个意象的选择。诗歌语言是因为背景噪声而颤抖的语言,是因纷繁的含义而飒飒作响的语言。这首诗中,草籽意象的内涵既浅显又深刻,是有着非常大的张力的,从而构成了诗歌语言的背景噪音,使明晰简单的意象内蕴悠远。读完这首诗,我对诗人选择这个意象来发挥诗意,是非常佩服的。
我要谈的另一首爱情小诗是《春天•致爱》
细胞在叶绿素里回荡
无限浸淫
明媚 灿烂
生长在枝蔓向上
婷婷清秀
婀娜 奔放
永不放弃的追赶
君心之淡
尔味 如兰
当季节与爱情并置,春天被赋予了情感,她的奔放后面有了跳动的心,她的灿烂有了深情的微笑,她的淡雅有了私语的静谧。而爱则在春天身上找到了生动的色泽、样态和风度:细雨濛濛,轻语斜织,是丝丝缕缕的念想;嫩绿的芽啊叶啊,拱出土,爬上枝条,是蠢蠢欲动的心;而那对有情人,则按捺着,“你”看“我”时,“我”不敢触摸“你”的目光,那垂下的眼睑里,情馨如兰。
诗歌写作中,断句和空档表示停顿,表示留下一小片寂静,表示这里很安静。在这首诗中,停顿的地方无限春景的尽情想象,是斑驳的爱之思绪的飞离与回环,是恋人在心底留下的馨香回忆的轻嗅。而且我似乎看到在这停顿与寂静处有音乐时隐时现,有情谊与春风一起一阵阵吹拂。总之整首诗意象生机勃勃而不喧闹,情感充沛而不恣肆汪洋,这与短诗行的选用和停顿的使用有关系,不写满,不写尽,疏朗有回味。
读陈岩先生的诗,心情是放松的,意绪是愉悦的。尤其是诗集中的那些爱情诗,甚是喜欢。此时我幻想自己于一个江南的幕晚闲坐在一艘画舫,船外芙蓉新叶,三两水鸟鸣声,轻风则与垂帘嬉戏。我抬头时,天虽还亮着,白月牙却已升上天空,我想念起一个人,而陈岩先生的一首诗从远处飘来:
《黑洞物语》
你说你在黑洞上等我
我当然敢来
即使被拉伸被撕裂被吞噬
我义无反顾
你说你那里光都不容存在
可我怎么见
你的脸庞有一束明亮
但丁在《天堂篇•第三十三歌》中咏叹道:“我看见全宇宙的四散的书页/完全被收集在那光明的深处/由爱装订成完整的书卷”。我相信爱情与诗同一切伟大的艺术一样,都会让爱恋中的人,让诗人,让艺术家自带光芒。祝福陈岩先生未来有更灿烂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