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说新西兰的乳制品好,但到底好在哪里,却没几个人说得清。
虽然不太了解中国或其他地区的乳制品状况,但作为在新西兰工作了三年的食品安全审核员,我还是建议周围的朋友和亲人:如果可以,还是喝新西兰的奶吧。
首先是奶源。
先说个小故事。
大概十年前刚来新西兰的时候,一个朋友家里买了个小农场,几万平方的那种。地买了,闲着也是闲着,朋友就买了十来头牛养在地里,权当拍照时的乡村布景。没想到过了几天就接到当地政府部门通知,说他的牛太多了,需要处理。额,几万平方的地,十来头牛而已,怎么会太多呢?
原来,新西兰的规定是每四千平方的草场,才可以养殖一头牛,按这个比例一算,可不是超了嘛。
我那会也才第一次听说这个颇为“奢侈”的规定,后来又知道在新西兰,一头羊的养殖面积,是一千平方米。新西兰的牛和羊,全部为草饲,只有足够大的草场,才能够保证它们有充足的草吃。
别的国家和地区不说,就说咱们祖国吧,针对“高大上”的有机奶牛的养殖标准中,知道每头牛的活动空间要求是多少吗?室内6平方,室外4.5平方!
新西兰的牛,是不需要牛棚的,就这么自由自在地活动在蓝天白云之下,游荡在大片大片的绿草地之间,如果说新西兰的牛啊、羊啊,心情都很愉悦,是不是很容易理解?
再加上新鲜的空气、干净的地下水、适量的运动,是不是比较容易有强壮的免疫系统?免疫系统好就会少生病,就少用兽药,就较少机会在牛奶中产生兽药残留。
之前陪一个国内来的审核员,一起审核了一家当地牧场,规模不大,一千一百多头奶牛。国内审核员问到奶牛的死亡率,农场主有些莫名其妙,说:今年没有,审核员问:去年呢?答:去年也没有。审核员不信,继续追查,后来发现2014年的时候,死过一头奶牛。证据确凿。出来后,他感慨道:国内的死亡率高多了,这里的牛真TM健康!
新西兰所有的奶牛都有耳标,这个你可能听说过,但仔细看上图,其实人家有两个耳标,左右各一个,其中一个是新西兰初级产业部的奶牛登记系统,另一个是牧场自己的标识编码系统,确保每头奶牛都被拉网式定位,从父母档案、出生记录,到每一次生病和用药,全部电子存档,有据可查。
其实,对于所有乳制品来说,奶源优良,才是最根本的品质保障。
其次是监管。
除了优良奶源保证营养成份符合要求之外,乳制品另一个主要的质量保证就是生产、包装、运输、销售过程中的污染预防。
新西兰是个小国家。小到一旦有产品被发现有问题,大家记不住生产企业的名字,只记得:新西兰的产品出问题了!
这几乎是整个国家的梦魇。
因此,新西兰政府初级产业部(MPI)强力管控每一个乳制品出口生产企业。政府还出台了风险管理计划,要求每个乳制品企业遵照执行,检查频率为最短每两个星期,最长每三个月。本地乳企很多都设有专门的合规职位,他们的日常工作就是三项:准备迎接审核、被审核、问题整改,准备迎接下一次审核......,此过程循环往复,没有终止。
前两天碰到一个本地乳企的工作人员,她谈到上次MPI检查的时候,针对生产车间一角的一块指甲大小的油漆脱落,MPI的检查人员反复追问,最后与公司的生产经理吵了起来。
就在7月2日,本地主流媒体报道:新西兰一家奶粉厂的一名德国籍雇员Maximillian Christian Zucker,今年21岁,之前在Blenheim附近的一家乳粉加工厂工作。这名德国籍雇员遭到解雇后,感到“不安和气愤”,因此决定报复老板。当天,Zucker给老板发短信称,他离开前在最后生产的那批乳粉中“留下了一个小礼物”。
接到这条短信后,乳粉厂非常紧张,为了防范可能的污染、维护产品质量和声誉,这家乳粉企业被迫将该批次出口乳粉全部作废、倾倒处理,损失高达19万纽币。
Zucker在发出第一条短信的30分钟后,发了第二条短信,称收回第一条短信,但应急程序已经启动,不可逆。刑事检控官Sefton Revell表示,这样一条短信可能会毁掉新西兰出口乳粉的声誉,后果非常严重。
(本地媒体原文配图)
当然,没有完美的系统,无论如何努力,所有工作都有可能出错。但身处行业期间,本人对新西兰乳制品的品质还是非常有信心。
最后一个小贴士,来自审核中遇到的一个在新西兰负责建厂的国内乳企博士,针对中国宝宝的奶粉选择,他建议:
新西兰奶源(品质优良)+新西兰制造(监管严格)+中国配方(适合中国宝宝体质)
换句话说,不一定要世界知名品牌,而是那些在新西兰本地设厂、本地奶源、本地生产的中国大牌乳企产品,可以重点考虑。
Stephen Xu, 中国质量管理先行者之一,新西兰梅西大学质量体系研究生,二十多年国内外质量管理经验,新西兰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审核员,致力于发现新西兰发现纯净、天然、有机、优质的食品,介绍给世界。将在这里以第一手资料和亲身经历,陆续推出新西兰优质食品及行业的介绍,欢迎关注公众微信号:纯品新西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