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如今,我一听见“嗡儿,嗡儿”的声音,脑子里便显出一弯残月来,黄黄的,像一瓣香蕉似的吊在那棵榆树梢上;院子里是朦朦胧胧的,露水正顺着草根往上爬;一个灰发的老人在那里摇纺车,身下垫一块蒲团,一条腿屈着,一条腿压在纺车底杆上,那车轮儿转得像一片雾,又像一团梦,分明又是一盘磁音带了,唱着低低的、无穷无尽的乡曲……
这老人,就是我的母亲,一个没有文化的、普普通通的山地小脚女人。
背景阅读资料:https://shimo.im/docs/AktKwgLEusIy4SeY/ 《(节选纺车声声)母亲——贾平凹》,可复制链接后用石墨文档 App 打开
【分析】
用“如今,我一听见“嗡儿”“嗡儿”的声音……”引出回忆。用了非常生动的比喻,形容母亲的纺车的车轮“像一片雾,又像一团梦”,最后一个比喻最生动也最扣题,分明又是“一盘磁带,唱着无穷无尽的乡曲”。刻画出勤劳、坚毅的母亲的形象。
【刻意练习】
如今,我一听见“吱呀、吱呀”的生音,脑子里便呈现出我的旧家的靠窗户旁边的那面墙,阳光从窗户照射进来,把摆在窗台上的几盆盆栽的绿色叶子撒上了一层金黄色,把深绿色的叶子变成了朦朦胧胧的淡绿色。靠墙摆在一架年龄和我差不多的缝纫机,一个头发灰白的老人坐在缝纫机前,双脚踩着缝纫机的踏板上有节奏地踩动着,缝纫机台上,老人手里娴熟地摆弄各色布料,缝纫机的纫针在布料上上下跳跃,像一尾银色的小鱼,在花花绿绿的布料中来回跳跃;又像在跟着时间行走的秒针,吟唱着从过去到现在的岁月……
这位老人,是我的奶奶。一位才21岁就入了党,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女性,离休后享有衣食无忧的离休待遇,但是所有的衣物都要自己动手缝纫的始终过着朴素生活的老太太。
【对比思考】
用踩缝纫机时发出的“吱呀、吱呀”的声音,引出我对喜欢做自己衣服的奶奶的回忆。也用了比喻,把缝纫机的纫针比作在布料的海洋中跳跃的银色小鱼,又比作跟着时间行走的秒针,吟唱着从过去到现在的岁月。描写出勤劳、朴素的奶奶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