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规划课复盘:人生规划同样是体力活

作者:小奇

语写开始时间:2018年12月11日

2024年上半年我参加了三次人生规划课,一次线上课和两次线下课。

每次都会有新的内容,也会加强对前面听到的信息的理解,以及可以复盘自己是否有行动和实践。

盘点2024年6月30日的收获:

1

时间是一种实体

要继续写每年的人生规划文字版内容,因为这是对未来的一次次的梳理。可能过程中常常感觉写起来不太容易,但如果持续这么做,对自己的人生规划思考,就会渐渐清晰起来。

可以结合今天剑飞老师分享的内容,时间是一种实体。

老师举了一个例子,假设100年的人生用20年过完,那么100年的人生相当于过了500年。

如果第一个“100”年感觉碌碌无为,想要换个人生,可以从第21岁开始,改变后面的人生轨迹。

在规划时,对于未来发生的,我们可以在现在的时间中找到对标。过去的人物在不同的时间中做成的事情,我们也可以找到参考。

比如,一栋2023年建造的建筑物,想象它30年后的样子,我们可以对标同一座城市1993年的建筑物。因为今天这栋建筑物就是建成30年了。那么我们想要了解的建筑物在未来30年的样子,就会变得更具象。

同样,我们也可以找寻不同年龄段的长辈,看看他们当下的生活状态,这也是找到自己对标对象的方法。或者从过去的人物中进行了解,对标对方相应的年龄段在做的事情。

实体是可以“去”,可以“来”的。

我们可以去到50年后,提前到2074年,去体验这一年会发生的事情。可以到自己想去的任何一个年份,想象这一年发生的事情。

通常我们做一件事,会有从想到做的时间差。但如果提前思考,行动会比没想过要早些到来。

做过,就会知道这件事是不是想要持续做的了,如果不想继续,可以再设想,再行动。

2

让心中有个江湖

了解一座城市,从它的区域、片区、街道、小区、楼宇,再到周边配套。比如:教育、医疗、商场、写字楼、上市公司、大学等等。

可以在高德地图上查看,到小红书上搜索相关的资料,然后在地图上进行标记。

在去实地考察这些情况时,先要在线上做信息的收集和标记,然后才是行动。

这样做的好处是,知道一座城市的总体情况,也会细致地知道不同的写字楼,不同的楼层功能也不同。

越是细致地了解,越能在心中产生“江湖”。

落实在行动中,能马上操作的部分是什么?

对于我来说,可以行动的是了解深圳。从上面的内容出发,先把需要了解的地方在地图上标记下来。

然后再在实际生活中,真实地了解。这些同样是体力活。

3

去过和没去过不一样

在周末,我们通常是待在家里,还是和家人一起去探索没有去过的地方。

过去在这件事情上,我的想法是尽量外出转转。但很少考虑只要有时间,可以买票到其他城市看看,哪怕利用周末的两天假期也很好。

因为去过和没去过不一样,看过和没看过不一样。尤其是当我们是以主导人的心态去做这件事情时,印象会更深刻。

我的理解是,这是在增加资源信息。去过和没去过的差别是对细节了解程度的不同。这可以成为我们空间资源的一种筛选方式。

4

列表法

剑飞老师在课程上展示了笋笋搜集的诺贝尔文学奖作家的列表,和老师统计的上市公司的列表。

这两个表格带给我的启发是,不论要了解的资源是什么,找到最基本的信息,把信息列举出来,就会向后延伸可以思考的内容。

比如了解一家公司的详情,再深挖背景,了解产业资源等等。列表法会让我们更清晰可以行动的下一步是什么。

写在最后

人生规划课从时间线到空间线两个维度切入,让我们理解在有限的时间里,通过对空间资源的把握,让有限时间接近无限可能。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