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通常以为不爱说话的人就是内向,而一分钟能说一箩筐的人是外向。以前我也是这样认为的,认为自己内向,然后觉得很自卑,在与不太熟的人总是低着头,不敢望她们。 其实,事实并非如此。 我们需要重新定义一下概念。“内向型”是指那些通过独处就可以获得能量的人。他们并不一定很害羞,但是,在和一群人相处之后,他们更需要个人的空间。他们倾向于在内心里自我反思,而不是和他人一起交流自己的想法。可能在集体讨论时他们不太容易参与其中,但是,之后他们会独自把问题思考一遍。通常情况下,他们的最终结论都是很可靠的,而且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当然,这样的结论有时需要更长的时间来酝酿和总结。他们并不是不善言谈,只是倾向于先思考再开口。在人际沟通方面,内向型性格的人通常不知道别人如何看待自己,不知道如何开启交谈,而且说话时会结结巴巴的,不知道用何种说法表达出来。
“外向型”是指那些通过群体交流获得能量的人。他们倾向于通过交谈来思考。人越多,他们越是活跃。交谈中,他们通常都能够最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他们反应敏捷,不会因为人多势众而恐慌。可能一开始的结论略显浅薄,不过,他们会意识到这不过是整个过程的一部分,最后会有更好的结论。
内向型性格的人往往会羡慕外向型性格的人,羡慕他们可以快速且容易地进入交谈。但是,他们只注意到了外向型性格的一个方面。同样,外向型的人可能也会不理解:为什么他们侃侃而谈,听者的眼睛有时却呆滞无神呢? 不管是外向型还是内向型,他们的独特之处对于人际关系来说都很关键。内向型让交谈更有深度,而外向型则更具行动力。如果交谈中没有内向型的人参与,那么最终的结论就可能欠成熟,执行的时候惨遭失败。同样,如果交谈中没有外向型的人参与,你最终得到的可能只有周密设计但永远没有付诸实践的计划。
分享取自«跟任何人都能聊得来»这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