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如潮水逆流 唯独心声不息◥
文丨Kevin
暑假又到了,熊孩子们出没的好戏又要开始,以至于《王者荣耀》等一系列手机游戏,都开启了限时模式,不满12周岁的孩童每天的游戏时间不得超过一小时,晚上九点之后再也不能登陆游戏。
即使推出了限时模式,公众对于《王者荣耀》的讨伐之声依旧不绝于耳,腾讯游戏的市值也因此暴跌达到千亿级别,堪称背锅的经典案例。由此可见,熊孩子们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可以影响社会的运转,以及左右一个品牌在市场上的生命。
▶ 到底是熊孩子,还是恶魔
2017年的下半年刚开始不久,长沙市的一处居民小区,就发生了一场悲痛的事件。两岁的女孩儿莉莉被奶奶带着在小区里玩耍,不久之后走失,众人这时候才慌了神,连忙分头去找。小区物业和附近的居民最终在二楼的天井里找到了坠楼的莉莉,然而可怜的小女孩儿早已失去了呼吸,起因是从没有防护板的电梯18楼处坠楼。
随后众人又调取了电梯的监控录像,去发现了一项令莉莉的家人无论如何都无法接受的事实:当时的电梯里,除了两岁的莉莉,还有另外两名年纪大概五岁的孩子。电梯到达九楼之后,男孩把已经走出电梯的莉莉抱回去,并且吃力地起跳按下18楼,随后走出电梯,将莉莉独自里面。
不久之后电梯到达18楼,莉莉在懵懂的情况下走出电梯,随后从损坏的护栏处坠楼,花一般的生命还没来得及绽放,就这样化作一缕青烟,离开了尚未好好感受的世界。
在微博上,除了自发为小女孩祈福之外,众人铺天盖地的指责声几乎要将熊孩子和物业、监护人三方一起淹没——正是物业对建筑设施的维护不力,监护人监管不到位,才让这起悲剧有了发生的可能。
而事件的最核心责任人,还是那位将小女孩抱回电梯,并且按下18楼,将其独立留在电梯里的熊孩子。一念之差便是一条生命,在摁下按钮的那一刻,这熊孩子就是披着黑色披风,手执镰刀的恶魔化身,是前来索命的黑白无常,是双手沾满一个女孩鲜血的罪犯。
更可悲的是这样的论调:“他还是个孩子,什么都不懂”。
▶ 熊孩子凸显家长教育的缺失
一句孩子不懂事,真的可以当作“免死金牌”吗?熊孩子们造成的一系列严重后果,想必每个人多少都曾听说过,甚至切身体会过。
在各大社交媒体平台上,很多网友都曾声泪俱下地声讨过熊孩子的可恶行径。比如一位姑娘分享了这样的一段经历:有亲戚带孩子来家里玩,母亲让她给孩子买零食去,结果姑娘回家之后傻眼了——小男孩闯进她的房间,把所有的抽屉都打开,翻出里边的化妆品玩了起来。姑娘看着自己攒钱买来的口红散落一地、粉饼摔得粉碎、香水喷了满屋子,当即委屈得坐在地上嚎啕大哭起来。
这事儿还没完,亲戚听到哭声之后闻声赶来,第一时间先把孩子抱起来,然后再安慰她:“孩子弄坏了多少东西,我一会照样赔偿”,随后匆忙出门,在小区的名创优品那儿买了一套口红回来。
看到姑娘依旧是一副愤怒的表情,亲戚说那多少钱你开个价,我转账给你,该赔多少就赔多少。结果听着姑娘一件一件地数着化妆品的价格,亲戚的脸色越来越难看,没了刚刚那副豪气的模样,转而开始质疑姑娘漫天要价,趁火打劫,甚至越吵越凶;而姑娘的母亲碍于情面,也是从中和稀泥,希望这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眼看着姑娘不肯退步,这位亲戚最终把钱赔了了事。
然而这事就这么告一段落了吗?没有。此后一谈起这件事,除了把姑娘的态度添油加醋地描述一番,这位亲戚还逢人便暗示姑娘的钱来得不干净,准是去外面勾搭上了什么有钱男人——“她一个学生瓜子,能有这么多钱买好东西?我呸!”
由此可见,熊孩子的出现,其根源还是来自于自己家长的教育不力。家长没有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没有尽到自己作为一个监护人的责任,没有起到一位父亲或者母亲该有的正面影响,一味宠溺和放纵孩子的成长,最终伤害的还是孩子们的未来。
熊孩子们的出现已然有成为社会恐慌的趋势,被冠以“熊孩子”头衔的这些娃儿们,他们出生的时候可都是白纸。撇开“性善论”和“性恶论”不说,每个孩子出生的时候,写下他们的性格和未来方向的,并不是从娘胎里带来的秘笈,而是父母自己。因此,作为孩子的第一任启蒙老师,父母的教育和监护,便是决定孩子这一生的起点——良好的教育,到位的监护措施,都能够为孩子的成长保驾护航;反之,放任式的教育和监护,则会把孩子培养成精神上的饥饿者,在走向成长的旅途中或自卑,或恶霸,或狡猾,或软弱。
愿莉莉在天堂安息,“天堂没有熊孩子”;也希望天下的父母们都能够尽自己的义务,把孩子培养成人,莫再让“熊孩子”所造成的悲剧,在我们的脑海当中撞响警钟。
- THE END -
■ 作者 :Kevin,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双子座?
■ 编辑:Kartion,广告坑里的新媒体新咖。本性不羁,不放纵。留言互动:
你有什么治熊孩子的妙招吗?
创作不易 点个赞鼓励下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