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希望,没希望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
“不要忘了,这个世界穿透一切高墙的东西,它就在我们的内心深处,他们无法达到,也接触不到,那就是希望。”。
这是美国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的一句台词。提起《肖申克的救赎》,此前只知道它是一部很优秀的电影,豆瓣评分一直保持在9.0分以上,但一直没有看过。直到前几天,再一次从某平台上听了有声书的推荐,才从网上找来看了。这一看就忍不住连续看了两遍,电影对人韧性的刻画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震撼!
这部电影由美国作家斯蒂芬金的同名小说(副标题又叫“春天的希望”)改编而来,故事讲述了一位年轻有为的银行家安迪被怀疑杀害了自己的妻子及其情人而被判终身监禁,进了肖申克监狱—一个弱肉强食,强权统治的黑监狱。终身监禁注定了安迪灰暗绝望的人生,但是,安迪并没有放弃对自由的希望。他接近颇有声望的狱友瑞德,让他帮自己搞来小锤子;他利用自己精通的税务知识帮助监狱长逃税,洗黑钱,扩展图书馆等等,改善了自己在监狱中的生存生活条件,成了监狱图书管理员,住上了单身监狱,工作轻松,生活无忧,还得到狱警和犯人们的尊重,物质生活比所有犯人强了N倍。但是,他没有堕落于舒适的生活,他渴望洗清自己的冤情,渴望自由,心中这把希望之火一直没有熄灭。
最终,安迪靠希望支撑,通过二十多年的努力,在单身牢房中挖出了一条秘密通道,通过通道进入监狱排水管道,忍受着难闻的粪尿、潲水臭味,艰苦在近5个足球场那么长的下水管道中爬行,成功越狱,顺利到达希望中的太平洋小岛,过起了希望中的阳光沙滩、蓝天白云的自由生活,顺便还把监狱长洗黑钱的罪证提供给联邦警署,使坏人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监狱中与安迪一起坐牢的犯人有很多,刚进监狱时他们一样抱有希望,希望通过改造获得自由,但随着时光的逝去,多数人渐渐习惯了牢狱生活,忘记了希望,忘记了自由。就像电影中的台词:“这些墙很有趣。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地,你习惯了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这就叫体制化。”更可怕的,电影中有个图书管理员老布,在狱中度过了50年的光阴,后来获得假释进入社会,获得了身体的自由,却发现自己已经习惯了监狱生活,无法再融入社会,一度产生再犯罪进监狱的念头,矛盾中选择了自杀来解脱。
“希望是美好的事物,也许是世上最美好的事物,美好的事物从不消逝”。但是,“希望又是件危险的事。希望能叫人发疯”。人,有希望才会有信念,有信念才能支撑追求。希望不会被别人夺走,希望却会在习惯中被自己掐灭,一旦失去希望,人就惧怕改变,只能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人生也就没有希望!
“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上帝。如果你自己都放弃自己了,还有谁会救你?每个人都在忙,有的忙着生,有的忙着死。忙着追名逐利的你,忙着柴米油盐的你,停下来想一秒:你的大脑,是不是已经被体制化了?你的上帝在哪里?”
所以,一个人要时刻保持希望,呵护它,不能让希望之火熄灭!(2021年9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