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颜渊篇》第九章:
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解析:
鲁哀公问有若说:“年成歉收,国家备用不足,怎么办呢?”有若回答说:“何不实行十分抽一的税率呢?”哀公说:“十分抽二,尚且不够用,怎么能去实行十分抽一呢?”有若回答说:“如果百姓用度足,国君怎么会用度不足呢?如果百姓用度不足,国君用度怎么会足呢?”
首先我们要来认识一下文章里提到的十抽一或者十抽二到底是个什么概念。放在国家的层面来说,指的是税收,放在企业的层面来,指的则是利润。
翻开历史,我国历史上记载的盛世时期,几乎施行的都是轻徭薄赋。老百姓一番辛苦后,挣得的收入除了上交官府的税费后,仍能留下足够养家糊口的钱,手中的余钱多了,经过积攒和经营就能形成财富的量变,百姓越来越富足,可以为国家付出的也就越多,国家自然也就越来越强大。
而亡国之君施行的多是苛捐杂税,甚至巧立名目的剥削百姓。于是民生凋敝,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苦不堪言,怨声载道之后的结果便是各种反抗。
历史是那么的相似,能从中总结出好的道理且能施行的人,自然也会取得不错的成绩,于是在商业上也有人把这个方法引用到了经营中。
网上盛传某商业大佬在商业合作中与合作伙伴的利益分配方式便是其中的一种。投资五五开,拿利益的时候明明自己可以拿五成,却只拿四成,让多一成给对方。这样的生意给谁来说都觉得自己是吃亏的,可是他却甘之若饴。
他真的吃亏了吗?没有!就因为他的大方,让他的声名远扬,令到更多的人愿意跟他合作,最后他的生意越做越大,越做越多,赚得盆满钵满,而且不止是自己赚,与他合作的人都赚了,大家皆大欢喜。
还经常听到一句这样的笑话:做事的时候,把女人当男人干,把男人不当人的的干。很多老板在设计薪酬制度的时候,先算的是自己能不能花最少的钱请到最好的人,在压榨员工价值的同时实现自己的利润最大化。
有很少一部分老板想的恰恰相反,他们在招聘任何一个人时,首先算的是如果对方在自己的公司干,一年最起码能够赚到多少钱,而这个钱能不能满足对方的欲望,如果不能,要怎么重新分配一下利益才能留得住人才?能够给员工5个点的提成,一定不会给只3个点,能够给员工提供的福利和赚钱机会,他们一定都不会吝啬,有时候甚至还想方设法创造一些机会帮助员工赚钱,目的只有一个,宁愿自己少赚点,也要让跟着自己打拼的人都过上好日子。
结果很明显,那些拼命压榨员工价值的人,能够留住的人才一定是不多的,而那些愿意将员工利益最大化的人往往生意越做越大。
天下熙熙皆因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重利者往往薄情失心,轻利者反而能散财聚义。
乍看一下,这一章所说的仿佛是与国家治理相关的道理,往深一点思考,却原来是一个放在任何一个盈利组织中都可以运用到的道理,而且领悟到精髓的人都能成就一番事业,愿你也能一窥究竟并受到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