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意的动机需要纯粹么?还是会包含有混合的动机呢?当我在之前一直困扰于对别人好就应该没有私心,但是今天听了《善意的魔力》这本书的时候,让我醍醐灌顶,同时也颠覆了认知。
首先我们不要纠结于善行的动机。为什么呢?有很多人追求善良的纯粹性,说:“你善良,但是你不纯粹,你是为了邀名,你做这件事是因为对你有好处,你捐这些东西是为了你的销量。”这也是我之前往往在说要真诚的对待别人,将心比心等。但是小我会总会与现实相矛盾,它每每都会告诉我:“你还是不够纯粹,没有死心塌地的在为别人考虑。”为此我也经常会陷入自我问答环节:我真的为他好么?我做的这些是否考虑自己太多?考虑别人太少了呢?但是,在这本书中让我很舒展,如果不断纠结这个问题的话,就会永无止境,因为没有任何一件事情可以说是纯粹无功利目的的。
在这里就不得不说说两种动机:亲缘利他主义和混合动机驱动,他们指的是,人们对家人所表现出来的善良是最常见的,这种善良叫作亲缘利他主义。而混合动机驱动就是互惠利他。比如:我们都熟悉的一句话“养儿防老”,如果从利益的角度考虑,我养你就是在我老的那一天有人照顾我,从这个角度看,善意有利益似乎更加能说的通。所以,并没有纯粹的利益可言。而混合动机在生活中也特别常见,例如:我刚入职新的单位,主动跟办公室老师没人买一点小零食、给隔壁的邻居送一些花生或者刚蒸好的馒头,我们其实都有利益包含其中,为了更好的同事间的相处,有困难求助他们。家里有急事,邻里之间好互相帮衬。你看,这没有任何问题,即使你是受混合动机驱动去做互惠利他的行为,这也绝对是一件值得肯定的事,不用有任何的担心和纠结。
哇,我真的不拧巴了,当我们选择行善时,我们不需要担心善举是否出于混合动机。我们无需纠结于是否是“纯粹善良”,一切都是合理的。最后,特想分享一句话:我们甚至不用日行一善,不需要每天做好事,只需要观察并记录别人做的好事,就能给你的身心健康以及人生的成长带来很大的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