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莱有一句诗“莫去掀起那描画的面纱,那芸芸众生称之为生活。”
毛姆的小说《面纱》就取之于雪莱的这首诗句。唯美也深奥。
那如画的面纱下,掩藏着生活虚伪的本质,这里有背叛,有欺骗,有轻浮。只有揭开这层丑陋的面纱,才能找到直视光明和内心的勇气,才能在痛苦中领悟爱与责任的真谛,才能不再让生命流于肤浅。
知道毛姆这个作家,是因为他那本风行于大江南北的《月亮与六便士》。他的作品通俗易懂,没有深奥晦涩之处。而且没有说教,没有倾述,只是在随意地给读者讲故事,这点深得我心,没有因为理解困难而产生厌倦。
女主人公凯蒂出生于中产阶级家庭,从小出落得水灵,并活泼开朗,善于交际,被母亲当作嫁入上流社会的交际花来培养。如此美丽动人的女子,但头脑简单,性格傲慢。
随着和一波一波社交圈中上流社会男士的“擦肩而过”,凯蒂被熬成了“大龄剩女”。反倒是处处不如她的妹妹早就和一位医生世家的伯爵订了婚,这让她在母亲的眼里更加不受待见。
凯蒂仅仅是想摆脱在妹妹婚礼上成为伴娘的尴尬,就草率答应了结识不久的男主沃尔特的求婚。结婚后,因为沃尔特的工作原因,两人移居到了中国香港。
婚后两人的性格显得格格不入,凯蒂热衷各种交际舞会,沃尔特则深沉内敛,沉默寡言。凯蒂丰富的情感得不到沃尔特热烈的回应,这让她在婚姻生活中度日如年。她的空虚寂寞被香港助理辅政司觉察,并将她成功勾引,与之偷偷摸摸约会。
沃尔特知道后展开报复计划,他将把凯蒂带到了霍乱之地,中国内陆的梅潭府。凯蒂向情人汤森求助,可汤森坦言不会抛弃家庭,甚至还鼓励她去霍乱之地。
凯蒂失望愤慨至极,被迫和沃尔特前往霍乱之地,从此两人的命运被彻底改变。
小说情节简单,人物关系也简单,但小说读完留给人久久地回味和思考,毛姆留下了关于爱情和人性的意味深长,毛姆没有说破,没有直接述说,他等着每一个打开这本小说的读者去揭开这层神秘的“面纱”。
爱情有时是委屈求全
"我从未奢望你来爱我,我从未设想你会有理由爱我,我也从未认为我自己惹人爱慕。对我来说能被赐予机会爱你就应心怀感激了。每当我想到你跟我在一起是愉悦的,每当我从你的眼睛里看到欢乐,我都狂喜不已。我尽力将我的爱维持在不让你厌烦的限度,否则我清楚那个后果我承受不了。我时刻关注你的神色,但凡你的厌烦显现出一点蛛丝马迹,我便改变方式。一个丈夫的权利,在我看来却是一种恩惠。"
这是沃尔特发现凯蒂出轨后,向她表白的一番话。沃尔特是爱得如此卑微和深沉。
我爱你,这与你无关,甚至也和自己无关。明知你不爱我,但我还是执迷不悟地爱你。
聪明稳重的沃尔特也不能免俗,他在舞会上对凯蒂一见钟情,并无可救药地爱上了她。他深知自己的个性无法得到凯蒂的垂青,但仍然为自己能够接近她,能够爱她而狂喜。他小心翼翼地不让凯蒂感到厌烦,努力维系两人的婚姻。
可是凯蒂对他的讨好和客气很不以为然,甚至还认为他们的相处根本就不像是夫妻。凯蒂认为他们缺少共同话题,对方喜欢的事物,另一个却对此不屑一顾。
沃尔特在这段婚姻中委曲求全,但并没有换来凯蒂的感激和回报,相反是鄙视和嘲笑,甚至是背叛。
当然沃尔特爱的是凯蒂的美貌,善于交际的天性,因为这部分恰恰是他性格中所没有的。
但绝没有爱上凯蒂的灵魂。面对凯蒂的不忠,他也感到耻辱,但他还是无法改变爱意,他看不起自己这么廉价的爱。
灵魂无法同频的两个人走在一起真的不容易,哪怕有一天彼此能包容差异,能欣赏对方的优点,但还是无法勉强相爱。
爱情有时也是不可理喻
凯蒂和沃尔特到达了霍乱之地,一开始也有着逃离的愿望,可求助无果,就打消了这个念头。她逐渐适应那里的生活,并和修女们一起照顾那些病人和孩子。
忙碌的日常让凯蒂的精神焕发出活力,她在修女们的口中听到了许多对她丈夫的赞美之词,这让她的心底泛出了自豪感,同时也意识到了自己粗浅和不堪。她居然还想和自己的丈夫以后能做朋友。
她在接受自己的丈夫,她看到了自己丈夫的优点:和善有仁慈之心,聪明俊秀,克制能力强又不失魄力。
沃尔特真是个理想的生活伴侣,但凯蒂就是无法爱上他。她开始欣赏他,可就是不能勉强自己爱上他。
可面对风流成性,自私虚荣的汤森,凯蒂还是敌不过他的花言巧语。
凯蒂从霍乱之地回到香港后,被当成了“小英雄”,处处受到优待。汤森的妻子看她孤苦无依以及钦佩她的勇气,便把她邀请到家里同住。
凯蒂下定决心不再和汤森有瓜葛,但还是禁不住他的挑逗和勾引,最终也输给了自己的欲望,委身于他。
事后凯蒂自责万分,直言自己的内心住着一个野兽,根本不受理性控制,她还是被邪恶的欲念操控。最后她只得逃离香港,才斩断和汤森的情丝。最终回到英国,决定自己生下孩子并抚养,自此她内心澄澈,无惧未来,内心找到通往安宁的道路。
对于高尚的沃尔特,凯蒂就是无法爱上,但对于卑鄙无耻的汤森,她还是会情不自禁地陷进去。
爱情就是无章可循,只要内心一颤动,就宣告自己已经爱上对方,从此无力摆脱。哪怕是铤而走险,哪怕深受伤害,哪怕迷失自我,这时爱情就是不可理喻。
爱情也可以是互相成全
爱情是委曲求全的无奈,也是不可理喻的荒唐,毛姆只是在冷静地讲述,没有评判,没有指责。但小说中沃丁顿与满族格格的爱情填补了前两者的遗憾。
沃丁顿是凯蒂在霍乱之地结识的一个好友,也是一位精神的引路人。他是一位言辞犀利,但不失幽默风趣的英国人。他和一个中国的满族格格同居。
在当年闹革命时,沃丁顿曾救下一家和皇室沾亲带故的大家族,同时也俘获了那个满族格格的心,格格随即离开家一路跟随着他。
在相处的过程中,两人深深相爱,哪怕生活习惯不同,哪怕思维方式不同,两人就是甜蜜地在一起了。
满族格格感激沃丁顿,并深深欣赏他的为人,迷恋陪伴着他,久久相守。
她为了他抛弃家人,放弃优越的生活,放下尊贵的身份;而沃丁顿不会辜负她,迁就她,呵护她,并愿意为她在异国他乡定居。
两人哪怕失去所有,就是不愿失去对方,爱消除了所有的隔阂,把不能变为了可能。
爱情的产生是莫名其妙的,最好的婚姻是能够带着爱与责任来期待余生。人学着爱与被爱,这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哪怕过程多么艰难。
写在最后:
杨绛曾说过:“世界上只有该结婚的感情,没有该结婚的年龄。”
如果凯蒂没有因虚荣和年龄的问题而草率嫁给沃尔特,就不会有两个人的挣扎和以后的悲剧。
委曲求全的爱造成毫无生机活力的婚姻,一个人的勉强,两个人的痛苦。
生活有时可以将就,但爱情不能将就,婚姻不能勉强。
寻找完全理想的伴侣太难,好的相处状态真的是彼此包容、调和,理解,要做到发自内心的欣赏。所以对于婚姻的选择不要怀疑和忽略内心的诉求,如果惧怕和这个人有未来,就不要结婚,不要压制自己,不要权衡利弊而去接受。不要心软,不要听劝,遵循内心。
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情莫过于让你沉迷到无法自拔的那个人,同时也对你爱得深沉。爱是互相欣赏,忠于人品,交于灵魂,爱写在人的眼睛里,藏在彼此的岁月中。
《面纱》不是个简单的言情故事,毛姆在不动声色地讲述:爱一定是发自内心,在道德的土壤上,在责任的自由中,眼里有他人,也有自己,不会有恃无恐,不会放纵不羁,无畏面对生活的任何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