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大趋势与小趋势
找到了慢变量,我们就能找到定力,但找到了小趋势,我们才能看到信心。
趋势是事物运动的方向,是事物的变化。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事物的联系包含事物的相互影响、制约、作用。事物联系的结果,是使事物的原有的状态和性质发生程度不同的运动、变化,这种运动、变化的基本趋势就是发展。
发展就是一个更新的有序的状态的形成,就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发展就是系统的进化。
我们谈趋势,实际就是谈发展,谈变化,谈新事物的产生。
按照美国未来学家马克·J.佩恩的定义,小趋势就是占人口1%的群体出现的变化。但何帆提到,在中国,并不能严格按照总人口1%的标准来定义小趋势,因为中国的人口总量太大了,14亿的1%是1400万,哪怕是0.1%,也有140万人,这也不是个小数目。所以何帆倾向于用0.1%到1%的人口占比群体出现的变化定义为小趋势。
超出1%的人口占比群体出现的变化,就已经是大趋势了。
在上一部分的内容中我们提到慢变量和快变量时,讲到慢变量是在系统的进化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主导因素,快变量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系统变化的非决定性因素。那么快慢变量和大小趋势有什么关系呢?
其实在上一部分中我们提到,任何一个系统都是由各种特征构成的,在一个系统中,我们选定分析的结果变量为自变量,原因变量为因变量。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区别只是因为视角不同而已。事物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可能由于分析的目的不同,自变量就变成了因变量,因变量也就变成了自变量。
快慢变量和大小趋势也是如此。从字面理解来看,快慢变量是原因,大小趋势是结果。但是大小趋势本身又能作为变量推动着另一个趋势的出现。
所以,从本质上来说,快慢变量和大小趋势都是一致的,他们是系统的特征。只是有的是主要的,有的是次要的,有的大,有的小,有的在一定条件下作为原因,有的在一定条件下作为结果。
现在我们就来看看大趋势和小趋势。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只要身处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中,跟着大趋势走,基本不会有错,整个国家发展的红利人人有份。
可现在,抓住某个大趋势、随大流、凑热闹,然后鲤鱼跳龙门、一劳永逸的时代结束了。世界更加的差异化,寻找机会比过去要困难得多得多得多。
在社会和经济发展到一定的阶段之后,反而会出现分化。90后,00后,10后,以及更往后出生的人,与前人相比,会有更多的选择,也会面临更大的困难。因为我们已经进入了发展的中后期。
发展的初期看大趋势,发展中后期看小趋势。
发展的初期和发展的中后期有什么不同?关于这个问题,我想先讲一下“协同”和“混沌”的关系。
我们在上一部分中就提到了理论物理学教授赫尔曼·哈肯在“协同学理论”关于快变量和慢变量影响系统的部分。而“混沌理论”也是“协同学理论”中的一个基本理论。
在某个不稳定点上,即使是很小的环境变化,也可能引起整个系统的巨大变化,这就是混沌。我们通常将其形象的解释为蝴蝶效应,美国气象学家洛仑兹如是说:“一只蝴蝶在巴西煽动翅膀,可能会在德州引起一场龙卷风。”
这个不稳定的系统,就是混沌系统,混沌系统的演变过程对初始条件非常敏感。初始条件的微小不同可能会导致系统走向的极大差异。
混沌的近义词是无序,反义词是有序。与混沌系统相对应的就是有序的协同系统。
协同系统是一个通过各部分之间的协作产生“1+1>2”的协同效应的系统。在协同系统中,许多单个系统的协同效应总是产生有序的结构式反应。
这是由于在协同系统中往往只受到一个或少数几个主导因素也就是慢变量的控制。各部分在少数的主导因素的控制下达到一个有序的状态。
而在混沌系统中,多个复杂的主导因素相互协同或竞争,交替的主导着系统,而这种“主导地位的改变”是完全无规律的,也就是混沌的、随机的,所以系统对初始条件异常敏感。
发展的初期是旧事物刚刚灭亡,新事物应运而生的初期,系统达到了一个新的平衡位置,形成了一个新的有序状态,所以发展的初期可以看作是协同系统。主要受少数主导因素的控制,也就是受大趋势的控制。
发展的后期,系统出现分化,逐渐进入不稳定的混沌状态。多个复杂的主导因素相互协同或竞争,交替的主导着系统,系统对初始条件异常敏感,哪怕是一个极小的趋势,那么抖动了一下,就推动了一个大一点的趋势,接着又会推动一个更大的趋势,经过一连串的连锁反应,等推到我们面前的时候,已经面目全非,而且还变成了个庞然大物。
小趋势是影响趋势的趋势,带来改变的改变。在发展后期的混沌状态中,小趋势有着大力量,会让宏观系统产生巨大的变化。
在未来,小众才是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