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明朝建立至迁都北京部分——笔记

元末流民“红巾军起义”

元至正十六年(公元1356年)

朱元璋攻下应天府(南京)建立江南行中书省等政权组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元至正二十三年(公元1363)

鄱阳湖水战(朱元璋20万对陈友谅60w)

(公元1367年)

徐达常遇春北伐

【口号:驱逐胡虏 恢复中华 立纲陈纪 救济斯民】

1368年正月初四

朱元璋南京登基 国号大明 建元洪武

8月2日北伐军攻入元大都 元顺帝遁逃塞外

洪武二年起发展农业!恢复经济!与民休息

洪武三年 大移民(历时40余年)

(解决人口锐减、经济崩溃、土地荒地)

从山西、江西、江苏南部等人口移至河南、河北、山东、辽宁、湖北等18个省市

1380 年 (洪武十三年)

中书省丞相 胡惟庸之死(谋反贪污之罪)

(至1390清算总计被杀3万余人)

废除中书省

(一千五百多年的宰相制被废除)

1381年(洪武十四年)

编制户籍册(黄册)

田土册(鱼鳞图册)

1382年 (洪武十五年)

空印案 

(户部报账提前盖空印,处理1300多主印官员)

(朱元璋提出刑乱国用重典)

    8月 马皇后病逝

1385年(洪武十八年)

户部侍郎郭桓税粮贪污案

判处死刑官员3万余人

【质量监察制度】明城墙砖上刻官吏民追责

1392年(洪武二十五年)

太子朱标去世

1393年 大将军蓝玉谋反(株连1.5万人)

1398年(洪武三十一年)

朱元璋 于71岁 去世

1398年 朱元璋之孙朱允炆登基

为限藩王权利  削藩

1399年  朱棣 以清君侧北平起兵

靖难之役(1399-1402)

朱允炆火灾中失踪

1402年6月17日

燕王朱棣即皇帝位(43岁)

1403年 明年号改为永乐

永乐元年

决定迁都南京至北平 改北平为北京

(主原因:加强北部边防,加强对北方及西藏的控制;走向多元一体的重要️步骤,天子守边;控四夷制天下  势力望扩至长城之外;还缓解了宋元以来经济南强北弱的趋势)

“瓜蔓抄” 屠戮建文旧臣时诛杀帝师方孝孺十族(含学生一族)像瓜藤一样连绵不绝

1405年 郑和️一下西洋

1407(永乐五年)徐皇后去世,1413年下葬至北京长陵(宫内停棺6年)

修成《永乐大典》“古代百科全书”

1407-1421年间 郑和共五下西洋

迁都建宫

第一步:移民垦荒屯田(增加劳动力,农业生产,使经济繁荣)

第二步:解决物资运输问题

        1411(永乐九年)下令重修京杭大运河

(解决粮食与建筑用料运输问题)

第三步:选材取材(用时10年)

        1406(永乐四年)开始;

        楠木取材:长江横断山脉,从运河北上

        汉白玉:北京周边,色调浑白、质地均匀、体积大(保和殿后最大一块汉白玉石雕,位于中轴线上;长16.57、宽3.07、厚1.07,重过200吨,开采10年,运输冬季冰运,木材做旱船沿途泼水成冰,从房山运往北京)

        金砖 地砖:苏州御窑烧制,敲之有金属声

        地皮之下13层大砖,大砖之下一层三合土、一层碎砖层(尬尬层)

永乐七年1409年 朱棣第一次北巡

永乐12年1413年 第二次北巡(三年)

紫禁城的背山面水:

      一、万岁山与昌平长陵天寿山遥遥相对,引龙脉之气; 金水河从万岁山西北方向注入护城河西北角;形成水抱之势;

      二、君权神授、天神玄武;真武大帝;玄武的象征龟和蛇结合,长寿的万岁山似龟,金水河似蛇;

【北京城布局规划】

      北京城沿中轴线铺展开,皇宫之外是皇城;正门承天门(天安门),往外正南方向宽敞大道直通大明门;道路两侧为东西千步廊;道路左(西)边为礼、户、吏、兵、工五部行政机构;右(东)为五军都督府(左右前中后)+锦衣卫衙所;皇城之外(左右两侧)为大城,大城共开9门;皇城之南为繁华商业区,南郊还有大祀殿与山川坛;

1420(永乐十八年)紫禁城建成!!8月入居新都城!

1421正月初一  迁都大典!!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