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八了,一般年份,企业都喜欢在这个日子开门营业,整个社会也将从年盹中苏醒过来,恢复如常。但是今年,因为新冠病毒,马路上仍旧空空荡荡,多数店铺商家继续歇业。也是在正月初八,天津的小区开始了封闭式管理。封闭式管理不仅是改变了一些生活方式,还传递出疫情严峻的信号。
得到小区封闭的通知,我的第一反应是检查冰箱和厨房,米面粮油、蛋奶鱼肉、蔬菜水果……习以为常的食品好像随时会成为困住我们一家人的枷锁。检查的结果还好,储备基本充足。但通知来得突然,并不知道外面市场供应的情况,于是迅速将家里的储备做排列组合,心里盘算着可以坚持的天数。只是在心里默默的想,最终也没有和妻子女儿说一句。
这样的心理状态也直接影响了自己初八一餐的设计,吃饱、吃好、吃开心的设计目标不自觉地就做了减法,一个大大的“吃饱”抢去了所有思绪。一大锅米饭,一大盆热菜,一大碗热汤,“大”和“热”构成了特殊日子我对吃饱的理解。后来多次分析为什么是“大”和“热”,但终究没有找到能说服自己的解释。
非常的日子和非常的心理,催生了正月初八的极简一餐:黄焖鸡、白菜豆腐汤、大米饭。厨房里,大米饭的香气、黄焖鸡的香气、白菜豆腐汤的香气,陆续飘出来,我的心情也随着平静了许多。往日缤纷的餐桌,今晚有些冷清,不过还好,妻子女儿吃得也算满意,也许是因为分量大吃得爽,也许是因为热热乎乎吃得暖吧。还要感谢鸡肉,这种在我看来比较平庸的肉食,在这一餐展示出强大的普适性,只要熟了、只要有咸淡味儿,几乎不会被谁彻底拒绝。
做饭和写文章确实很像:特殊时日,餐饭就会特殊,无论你有何等手艺何种食材,都要放下,一切以适应时日的特殊为上。写文章时,我们经常就会想“能写什么”,“能怎么写”,而忽略了“要我写什么”,“要我怎么写”,这不免有些舍本逐末了,因为写文章在多数时候,“要”比“能”更重要。
《米饭》
米,主食
所以只能在菜谱的
最后
米,无味
所以不能独自成席
但,
饱不需要菜谱,更
不必成席
是饱成全了米
顺便也叫醒了
吃米的人
“服务员,请再添碗米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