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出是最好的输入
#见:就像夫妻吵架,表面上是在争论一个问题,“这事的真相是什么?到底是怎么回事?到底该怎么办?怎么解决?”好像是一个很理性的,跟认知相关的东西,实际不是,双方很可能在这里谋求的是等级。
由于双方都在谋求等级,就意味着双方都唯恐处于弱势和下风——谁也不会甘拜下风的情况下,就会变成“翘翘板”,我使一下劲儿,把你翘起来,你再把我翘起来——认知上没有进展,也不可能达成认知。
这场游戏的本质是在谋求谁比谁更有力,这种状态不好。
在我们还是猴子的时候,好像是没有阶级剥削和压迫,实际上,猴群里有非常严格的等级,一旦处于低等级,你各方面的权益、资源——无论是食物资源还是性资源——都处于最糟糕的状态。
通过一代代演化,猴子对于上台阶、压倒别人的欲望就逐渐嵌入到了基因层面,我们开始自带这个东西,而且不自知。在这种情况下,这种东西会大大妨碍我们对于世界、他人以及自己的认知。
总结:这个单元的话题是“认知阑尾”,就是曾经有合理性,但是由于场景切换而逐渐丧失有效性,以至于完全无效,甚至具有潜藏破坏力的认知。
当然,“认知阑尾”是一个比喻,我们也可以把它理解为“认知脂肪”、“认知赘肉”等等,就是那些曾经有用,但是越来越成为你障碍的东西,它最大的特点是:我们自带而不自知。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对它的破坏力缺乏意识,就会像企业经营中越来越严重的坏账和负资产,妨碍和摧毁我们的认知,而我们浑然不知。
#感:过去我跟别人有较劲过,一旦较起劲来,就会把不是理由当成理由。最终也没得到什么结果。想那个时候,真觉得自己挺傻的。现在我不会和别人轻易的较真,就算两人的观点不同也没关系。毕竟这个社会环境是多元化的。只有开放的头脑才能获取不同的知识点,当然了,无用的信息最好是屏蔽掉,因为人的精力和时间是有限,我们不能把有限的资源变成沉默成本。
#思:急于证明自己是一种认知阑尾。他让我们在无关紧要的事情上纠缠不休。真正重要的事情,不是说服别人,而是完成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当我们忍不住想要和别人争论,与人一较长短的时候,我们需要在心中告诫自己,不必急着证明,,当我们完成了一件事情的时候,证明自动发生。
#行:习惯不是最好的仆人,就是最坏的主人。